为了更好地弘扬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向世人展示昔日天津皇会的风采,昨天,天津老城博物馆和天津市广场艺术联谊会共同举办了“世界遗产日皇会亮宝活动”。具有186年历史的“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老会”首次亮相老城博物馆。
昨天9时,老城博物馆的院子两侧已经立满了古代灯牌,锦黄色大旗随风飘扬,上绣“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老会”字样,一条两米多长的乌黑扁担挑着黄铜色的“茶炊子”,十分引人注目。
“这些珍藏的宝物每件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长长的串灯都是牛角制成的,点上蜡烛特别耐烧。”今年70岁的安大爷告诉记者,“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老会”的绝活从来都是父传子,子传孙。“我自小耳濡目染跟着父亲学技艺,我是会里的第七代传人,现在我们会里还有91岁高龄的老前辈。”
9时30分,震天的锣鼓敲了起来,两头黄狮一跃而起,皇会表演正式拉开序幕。只见四位大爷精神抖擞,按照锣鼓声踩着步点,开始了“逗对”表演,四位大爷之间的配合十分默契,博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接下来,一位表演者挑起两米多长的扁担,开始了“茶炊子”表演。只见他身体摇晃,扁担却不晃;上身摆动,脚下却稳如磐石。表演者挑着扁担,在场内转了一圈又一圈,在场观众叫好不断。
但遗憾的是,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濒临失传。李慕强大爷感慨地说:“我们从小就入会,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可现在年轻人不太愿意学这些东西了,我们这些绝活面临失传。我们希望这辈辈相传的技艺能永远传下去。”
皇会的由来
从清康熙年间开始,每年传统节日天津都要举办大规模的庙会进行庆祝。据传乾隆下江南时途经三岔河口,恰逢天津举行庙会,看到热烈壮观的庙会盛况,乾隆龙颜大悦,亲赐数件宝物,以示嘉奖。此后,庙会易名为“皇会”,并流传下来,成为津门的一大民俗庆典活动。
皇会出会声势浩大,具有很大的地域性和传承性。天津老城里是天津各种民间花会的聚集地,历史上很多花会多次出过皇会。天津老城博物馆多年来致力于天津皇会的研究、整理和挖掘,广泛对有形和无形的民间传统文化进行征集,这次“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老会”在老城博物馆亮宝,对发掘天津民间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