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近来,毒牙膏、毒饲料风声紧急,假药、劣药却似乎日渐平息。去年,我国曾先后发生安徽欣弗、黑龙江齐二药厂等多起假劣药案,致使各地数十名患者死伤,不良反应者难以计数。今年以来,原国家药监局长郑筱萸遭高调查处,并被一审判处死刑,舆论焦点迅速为铁腕整肃吏治所取代,似乎已达到贪官落马、河清海晏的安抚诉求。
近日曝光的吉林假人血白蛋白事件,即展现出行政监管腐化之外,假劣药品泛滥的多方面原因。所谓人血白蛋白,俗称为救命药,在临床上常用于危重病症的救治,药效关键,价格昂贵。然而,吉林省在近期的专项抽查中,共查出涉及经营和使用假人血白蛋白的机构59家,其中包括18家医院和41家药企。这些产品蛋白质含量全部为零,是彻头彻尾的假药。这些假药的成本仅十余元,市场售价却达到300多元,更令人惶恐的是,使用假药的18家医院,都是当地规模较大、患者信赖的公立医院。假药从生产到使用,长驱直入,毫无阻挡,危重病患者所等来的,只是几滴无用且有害的液体。
这无用且有害的液体,也是今日社会痛惜的眼泪。假劣药品泛滥多时,每有死伤,则舆论喧哗,一曰加强监管,再曰加强监管,郑筱萸们的现形下狱,也论证了监管腐化的存在。然而,据报道来看,此次吉林的假人血白蛋白,医院的采购环节与药企的销售渠道,无不有利欲熏心的中间人,有意无意放松把关,默许假货进场,收取高额回扣,最终使假药出现在医院临床和药店货架上。否则,我们根本无法解释,为什么18家医院的采购人员,会集体丧失识别能力,令明显程序违规、证照不全的假药流入医院。
这些显然是行政监管无力企及的环节,舆论声声要加强监管,已有如风过耳之虞,但是没有更加系统的查漏补缺,不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消费维权、司法救济等多方面反省检视当前的医药体制,则假药之害不会止息。
仅以去年4月发生的齐二药厂假药事件为例。这一事件在广州就造成13名患者死亡、2人病情加重。这还只是全国的不完全统计。事件发生后,虽然10名犯罪嫌疑人和11名责任人受到了查处,但直到上个月底,首例10名受害人集体诉讼案才在广州地方法院开庭,法院的首次开庭只作出了延期再审的决定。
事过一年,这些假药受害人无不心力交瘁,痛失亲人已是伤害,仍要经受漫长的诉讼程序,等待并不乐观的司法救济,尤为不堪。这种境遇,在假劣药品泛滥的今日,不啻是双重的打击,逼迫身心俱疲的受害者只能怨一声命苦,转身离去。目前,我国并没有对违法造假企业的惩罚性赔偿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仅有双倍赔偿的规定,而消费者的集体诉讼,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往往难获支持。2005年8月,美国得克萨斯州法院曾判定默克制药公司需要对一名生前服用其止痛药的病人负责,医疗损害赔偿金高达2.53亿元。如此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不可能出现。
截至目前,吉林假人血白蛋白事件还没有传出死伤或不良反应个案,但这并不代表这一事件的社会代价低廉。人血白蛋白常用于救治危重病人,造成死伤也往往难以确定假药与死伤的因果关系,这使假人血白蛋白受到消费者抵制的可能性更低。人命危在旦夕,仍有黑手将假药贩进病弱之身。丧失天良者不择手段令人生恨,利用受害者无处发声更令人发指,而制度低效、社会袖手更令悲剧惨痛。
食品药品事涉公共卫生安全,当下人心已是最好的答案。药品审批混乱、企业无序竞争、医院过度逐利、回扣贿赂成风,长长的医药链条上,郑筱萸代表的只是监管腐化的一环。因此,不能误会郑筱萸的下狱离去,就是医药体制的焕然新生。吉林假人血白蛋白的泛滥,是另一面公然的腐烂,是陷于不可治理的医药乱局最新露出的马脚。不只是加强监管这么简单,当下还有更多更急迫的事情要做。
欢迎回应:shelun@188.com博客:blog.oeeee.com/shel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