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走遍浙赣皖,倾囊买下70多幢老房子,为建立江南古建筑博物馆四处奔走——
“独行侠”抢救古建筑
■ 陈欣 张云/文 屠春 /摄
古色古香扑面来
王保进的“工地”是我见过最特别的工地。
沿着杭州莫干山路一直往北,过余杭收费站不久,远远地就能看见马路边这一片飞檐重角的江南民居,一色的青砖黛瓦白墙,似乎要从四周单调的厂房中飞出来一般。
站在工地的大门前,仿佛到了旧时的大宅门前:精美的雕梁画栋、斑驳发白的木色、赭红色的石狮子……沧桑落寞与昔日的繁华就这样交织着弥漫开来。王保进说,可别小看了这对石狮子,这可是明代的好东西呢;看见门前那几块旗杆石了吗?去年有一个房地产老板花上万块要买去放在他的楼盘里,我当然没同意;你再看看这两扇大门的雕工,这是我从衢州一个小山村里淘来的,清代的工艺就是这样奢华繁复……
推开“嘎吱”作响的大门,王保进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如果没有7年前那一场邂逅,王保进也许至今还是一个成功的文化商人。在出版行业10多年的积累,让他收入颇丰。
7年前的一天,王保进到兰溪诸葛古村旅游,在村旁一个旧木材交易市场里,他看到两大卡车雕工精美的木料正在卸货,一问,原来是一幢清代的古宅挡住了建设中的高速公路,结果被拆除了,运到这里当旧料用。看着那一块块精巧的月梁、“牛腿”被噼里啪啦地当作旧木料扔下车,王保进的心痛了,随后变得万分沮丧、沉重:这些都是百年沧桑的见证啊,难道就这样被毁了?正在卸货的老木工告诉他,单是诸葛这个旧木料市场,每年拆运来的旧房子就有几百幢。
这个老宅子还能拼回去吗?他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老木工不解地看着眼前这个瘦削的男子,点了点头。王保进当即决定,要把这两车木料,不,是积淀着200多年文化内涵的宝贝买下来,运回杭州。
王保进说,其实他当时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买回来能派什么用,只是凭直觉知道,这些老房子绝不能沦为路边交易的旧木材,如果不“救”下它们,清夜梦回的时候,他的心会痛。
看见了,就不能转过身去。王保进就这样开始了他独行侠般的抢救民间明清中国古建筑的行动。他让旧木料市场的老板提供信息,只要一听说哪里的老房子要拆了,他便开着他那辆吉普车出发了。7年来,他一个人开着车,坐着拖拉机、小三卡,踏遍浙赣皖三省的山村乡野,收购了70多幢雕工精美、风格各异的明清时代的古民居、古厅堂、古祠堂、古戏台,还有上千件古石雕、古家具等摆件。
收藏的老房子越来越多了。这些古建筑再精美,堆在仓库里也只不过是一堆木料,而且风里吹着,雨里淋着,很容易就烂了,王保进打算让它们“活”起来。
在余杭仁和镇,他买下了20亩工业用地,招来一帮老工匠、老雕工,一边修补抢救,直至把几幢破损严重的老房子重新建了起来。
老房子的“重生”之旅
“在我的工地里,随便捡一根木头,都是有故事的。”
走在工地的青石板路上,王保进有些兴奋。
的确如此。除了数幢已经重新建好的老房子,剩下的大多只搭了个屋架子,那些雕刻精美的月梁、斗拱,柱础、抱鼓石,就成堆地堆在一起,等待着复活。在王保进诗意的讲述中,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就这样越过时空与我们不期而遇:
这才是中国式的别墅啊!这就是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根,当今中国建筑大量复制着西方文明的式样,终有一天,中国的设计师会从中国建筑文化中寻找到坐标,可等到那一天,中国古建筑的样本已被破坏殆尽。站在一幢有两个天井的清代老房子里,王保进兴奋地叹息着:你知道吗?这幢房子当年整整造了8年呢,我是从7户人家手里买回来的,当时拆了两个月,4大卡车才运完呢;
可惜啊,这幢80平方米小楼花了35万元,没来得及造,那些雕花就在一夜之间全偷走了,剩下的只有这堆旧木料了;
去买这幢房子的路上,我翻了车,差点搭上了性命。你看,这些角花多精巧啊,一看就知道是清代的风格;
……
收藏的老房子越来越多了,一个深藏于内心的梦想也就越来越强烈:建一个江南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让后人记住老房子代表的历史,家族的,村落的,国家的。
为了这个博物馆,王保进从几年前就开始了四处奔走:运河边、之江国际旅游度假区、西溪湿地……可由于种种原因,用地都没能落实。说起这些的时候,王保进看上去是那么地无奈:仁和这里的工地是工业用地,他实在无法想象这些素垣黛瓦的江南民居只能终日与周边格格不入的厂房相伴;这样的工地在大清谷还有一个,可那里还是违章建筑,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拆了。
王保进和他的老房子出了名。在他为了建博物馆一筹莫展的时候,宁波、舟山、千岛湖、甚至连上海世博会也闻风而来了,他们都力邀王保进把博物馆建到那些地方去。
王保进却想把这个馆留在杭州。他说,杭州是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一定会让这些远离故土的老房子复活的。
大梦不觉,平生自知。王保进固执地认为,这个梦,就应该醒在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