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新疆走过几度风雨
【资料性新闻】记者张迎春 中国画过去都叫中国绘画艺术。中国绘画艺术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
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尽管当时的原创绘画技巧十分幼稚,但已有了初步绘画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的形态,能抓住主要特征,表达了先民们的信仰、愿望以及对生活的美化和装饰。据相关古籍记载和出土文物显示:先秦时期,各种宫祠堂庙里绘画的历史人物、青铜器的纹饰,还有一些帛画等,都已达到较高的绘画艺术水平。 到了秦汉王朝,疆域强盛,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艺术交流,尤其是汉代时期盛行的厚葬之风,很多墓室里的壁画和随葬品上,都有丰富博杂、多姿多彩的绘画艺术, 使绘画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从隋唐时期一直到元代,随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活跃,中国绘画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南北宋时期,中国绘画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从元代一直到民国时期,山水画、花鸟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占了重要位置。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绘画艺术开始走向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我们通常将与传统一脉相承的书画艺术称为中国画。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和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各有特色。中国画讲究笔墨,即所谓“笔情墨韵”。同时,还追求意境,诗书画印相映成趣。无论设色还是章法,都与西洋绘画迥然有别,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
新疆的绘画艺术传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自汉代至唐朝时期,佛教在新疆一直十分盛兴。当时,无论是于阗、鄯善、龟兹还是疏勒、高昌等诸多古国,可谓是“寺院竟起,洞窟纷凿,塑乎画师竞技,雕塑壁画争辉,成为新疆美术史上的精彩篇章。”但是,由于这些作品大多出于世俗民间艺人之手,所以未能留名于世。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对中国佛教艺术产生影响的人物主要有:曹仲达、康萨陀、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等。特别是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他们将绘画艺术中的凹凸画法从新疆带到了中原,使唐朝时期的中国绘画艺术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这些毕竟是远逝的辉煌,公元八世纪至十世纪,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相对于绘画艺术来说,传统的富有宗教色彩的建筑与民间工艺美术都获了长足的发展,比如维吾尔族老百姓用的地毯、花帽、服饰等,用的都是伊斯兰教的工艺美术,而绘画艺术则逐渐衰败,这是全国其它地区美术史上少有的一个转折。
历史上客居中原地区的新疆少数民族画家,因受中华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在文人画(即现在的中国画)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有边鲁、丁野夫、高克恭,还有回鹘人等。明清时期,随着一批中原地区的文人们来到新疆戍边任职,如宋伯鲁、李晋年等,陆续出现了贬谪官吏与幕僚文人兼行书画之事。正是这些达官贵族和文人墨客在向新疆输送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新疆书画艺术的发展。但是,它仅仅是部分人饭后茶余的一种休闲文化而已。
新疆的中国画艺术,作为一项事业发展,始于解放初期。1950年,新疆成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疆分会,由阿不都克里木·买买提力担任主席,标志着新疆美术事业迈出了崭新的一步。接下来,中国著名画家赵望云的弟子徐庶之等一大批内地有志于边疆文化事业建设的画家,有的随军进疆,有的自愿投身于新疆文化战线,成为新疆解放后第一批美术创作者。但是,不少人都以版画和油画为主,国画非常少。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初,从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全国著名的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的一批大学生,如李山、吴奇峰、龚建新、谢家道、李灼、龙清廉、叶毓中、林峰、舒春光、熊启雄、董振堂等,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分配来到了新疆,参加和支援新疆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他们有的从事文化工作,有的当教师等,在不同的岗位上迅速成长起来,支撑起新疆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天空。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这批画家一直是新疆中国画艺术事业的中坚力量,并逐渐以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疆分会每年都组织一次重大美术展览活动,参展作品达到了200至300幅,其中中国画作品占到了三分之一,推动着新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走向一个高潮。
1965年,在新疆艺术学院龚建新等教授的培养下,新疆第一批本土专学中国画的大学生毕业了,这标志着新疆开始有了正规的中国画教育。
从1967年开始,受“文化大革命”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响,新疆的中国画艺术沉寂了下来。据新疆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吴奇峰回忆,当时,画家们都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或农村参加劳动,被迫放下了画笔,致使中国画艺术的创作处于了一种低迷状态。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的中国画艺术重新活跃和繁荣起来,画家们重新拿起画笔,反映新疆各民族群众的生活变化,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之前,新疆每次举办美术展览时,都是将国画、油画、版画等作品综合一体进行展览。从1980年开始,新疆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美术展览,不光参展作品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逐渐进行中国画、油画和版画等各种类型的单项展览,使新疆的中国画艺术的创作开始走向了繁荣。
1981年6月,新疆画院成立了,内设中国画、油画、版画等专业的创作研究室,标志着新疆第一次有了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各民族的专业画家机构。徐庶之、牧歌、龚建新等人,成为了新疆第一批专业的中国画画家,吐尔地·依明等是新疆第一批少数民族的中国画专业画家。接着,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画院、石河子书画院、吐鲁番画院以及各种形式的画院相继成立。全疆各地专业画家越来越多,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国画展览,使新疆的中国画艺术教育有了一个快速发展。
从1985年以后,新疆的中国画的创作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每年入选全国各种美术赛事和展览的作品,从过去的2至3件一下子发展到了40多件。不少画家的作品,不光在新疆举办的各种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得最高奖项,还多次入选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举办各种形式的美术展览,有的还被选送到了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全国著名美术馆和不少外国美术馆收藏,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新疆的中国画创作,以反映新疆地区各民族的生活风情为题材,主要包括人物画和山水画,热情讴歌了新疆各民族群众和边防战士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感人情景,描绘了天山南北戈壁沙漠的辽阔无垠、冰川雪山的雄阔奇丽,描绘了新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技法形式,都融入了新疆所特有的人文历史、自然地理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出独特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时代性比较强,与全国其它地区的中国画创作相比,别具一格。这个时期,其代表画家和作品主要有:徐庶之的《保畜》、《高原集市》;黄胄的《柴达木风雪》、《巡逻》、《风华正茂》等;吴奇峰的《看电影去》、《迎来春色》、《关怀》等;舒春光的《野骆驼》、《长啸图》、《冬趣图》等;还有雷中峋《巴扎》、《牧归》;谢家道的《石头城怀古》、《交河饮马》;林峰的《早春》;李灼的《仲秋社鼓》;龙清廉的《女支书》;董振堂的《兵团人》;申西岚《吐鲁番葡萄亚克西》;叶毓中的《帕米尔》;崔谷平《晾房叠翠》;吐尔地·依明的《古城友情》等。其中,龚建新的水墨人物肖像画,赢得了国内外画坛的高度赞誉。
从1990年开始,我区一批中青年画家开始崛起。如邓维东、康书增、于云涛、冯国伟、吐尔地·依明、娜乌拉、韩世品、李君明、陈少林等,在全疆乃至全国中国画艺术界崭露头角,成为新疆的中国画艺术事业中一批重要的新生力量。
从新疆解放后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新疆只有两所大学培养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一所是新疆艺术学院,一所是新疆师范大学。每年培养的美术大学生不到100名,数量极少。从2000年开始,新疆加大了对美术人才队伍的培养,石河子大学、喀什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学院等大专院校相继开办了美术学院或开设美术专业。这些院校一边培育人才,一边组织教师编写美术教材,撰写和出版美术专著,在新疆乃至全国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大量论文,展开各种美术学术交流,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力,推动新疆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新疆师范大学先后培养了美术专业的大学生近3000名,该学院还于2003年成立美术学硕士点,填补了新疆高校美术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空白。今年6月上旬,15名新疆首届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了,其中3名是中国画专业的研究生,这标志着新疆有了第一批本土培养的美术(中国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目前,随着新疆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群众性的国画创作队伍自发壮大了起来。新疆老干部书画学会成员已发展到了近3000多名。各种业余美术学校,都从娃娃抓起,开设儿童、青少年等不同年龄段的中国画班,还有各种成人教育都相继开设中国画班,很多群众自发学习和创作中国画,不断提高自身中国画艺术创作的水平,使新疆的中国画艺术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经历过几度风雨,目前新疆的中国画艺术创作队伍越来越大,创作水平越来越高,正以独特的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在全国中国画艺术界占有一席重要之地,成为新疆各族群众最需要的一种美术文化和精神食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