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周家村以东的田野上,弥漫着枣花的清香。听说王芝英来了,没有几分钟,枣农们就从西边的路上纷纷赶来,骑摩托的,蹬自行车的,走路的,一会儿聚拢了一二百人。站在地头,王芝英扯着嗓子给大家讲解当前枣树管理的技术要领:“提高坐果率最好的办法是用赤霉素,而且要在关键的花期喷洒!”“环剥一定不能留豁口,不然起不到控制生长的目的!”“讲课”不时被大家的提问和邀请打断:“王站长,我的枣树为啥花多果少?”“王站长,你到我的地里看看,看我环剥的对不对?”王芝英说,枣农的热情和信任,是她常年在田间地头“喊破嗓子”的最大动力。
敢揽瓷器活,手里一定要有金刚钻。王芝英的底气,来自于多年对林业特别是对枣树的痴迷。1992年,她以苗圃为基地开始育枣苗、接梨枣,并在全县推广梨枣栽植、管理技术。1998年,她又在大荔推广市场价值更高的沾化冬枣。冬枣经济价值特别高,但挂果难,她就在自己的试验田里反复进行栽培试验,从冬枣的发芽、开花坐果、病虫害的发生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的枣树早期丰产管理措施。王芝英说:“一说枣,我就像唱戏的出了二门子,就浑身来劲。”据了解,大荔县的红枣由以前只有沙苑地区栽植,如今发展到洛惠灌区和黄河滩区大面积栽植,冬枣梨枣面积达10万亩。(本报记者 冯晓荣实习生 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