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城边的悬崖 摄于1910年6月2日
城边的山坡上已建新房 摄于2007年6月
巫溪县城北大门 摄于1910年6月27日
今天的县城北大门 摄于2007年6月
巫溪大宁河谭家墩村 摄于1910年6月25日
谭家墩村树更多了 摄于2007年6月
本报昨日报道六旬翁重走百年老路,揭开威尔逊之路神秘面纱,引起市内众多驴友兴趣,不少汽车俱乐部计划自驾前往探寻。
重庆游人已有兴趣
“没想到巫溪还有这样一条神秘的路。”在外资企业上班的驴友张浩说,近年来,他迷上驴行,常与朋友相约外出旅行,却从未走过这样一条散发百年历史古韵的古路线。张称,在重庆东南地区,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美景,都等着人们去发现,所以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其他几个驴友后,都表现出很浓的兴趣,打算最晚在今年“十一”期间去游览。
威尔逊之路在一些汽车俱乐部也受到欢迎。汽车地带车友会李女士说,以前都是自驾去川西、贵州等地,就在重庆的威尔逊之路将是她的下一个目标,她还要邀约车友会的朋友一同前往。
巫溪宁厂是重头戏
据了解,在威尔逊的60多张老照片中,其中巫溪占大部分,当年他即是从大官山来到宁厂,因为当时那里是一个运盐大道,巫溪的盐巴质量在周边闻名遐迩。
“至今仍有涓涓盐水从镇北宝源山洞中流出。”巫溪县旅游局副局长胡勇三为威尔逊之路解密:沿大宁河而上,就是远古传说中的“巫咸国”。巫咸的本意为制盐工匠,因为食盐对古人的非凡意义,便被赋予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与道神能力。今天的宁厂古镇就是《山海经》中的“巫咸国”。从先秦盐业兴盛以来,历时5000多年,宁厂古镇因盐设立监、州、县,明清时成为全国十大盐都之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古镇盐业逐渐衰落,但依山傍水的古镇至今仍古香古色。宁厂古称“七里半边街”,建筑多为斜木支撑的吊脚楼,临河而建,别有一番韵味。青石板、老房、盐水,行走其间,仍能感受到当年的繁荣。镇南半山腰女王寨,镇西山顶的桃花寨,还是李自成部将贺自珍抗清的主据点。
三峡游有了新活力
威尔逊路过的大官山也将吸引人们的眼球。据介绍,大官山位于巫溪东北部,东靠神农架原始森林,属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大官山占地18万亩,其中原始次生林10万亩,天然草场一万亩,林草覆盖率在90%以上,海拔高度在1600米—2500米,有“东方天山”之称。
“因交通不便,大官山几乎是纯原始状态,参天古木随处可见,草场辽阔苍茫,还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金鸡、野猪等动物。”胡说,大官山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曾是巫盐通往湖北的盐大道必经之地,张飞入蜀、张献忠入川,以及贺龙元帅率领的红三军都在这里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和传说典故。本报昨日报道的重走威尔逊之路的印开蒲,本打算前往大官山寻找拍摄点,可惜因下暴雨,路途被阻。
胡勇三称,借威尔逊之路,巫溪将打造高档生态旅游,吸引西方游客。因巫溪的交通瓶颈尚未解决,发展大众旅游并不合适,但巫溪却有极大的优势,即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们感觉进入了原始森林。至于线路的具体规划,要由市旅游局与湖北、四川等共同打造。
市风景园林协会副理事长向培伦认为,威尔逊之路的发掘、包装将为三峡旅游注入新活力,成为吸引游客的另一张名片,尤其是为增加历史文化积淀出了份力。
百年老路新老照片对比
在威尔逊之路途中,印开蒲寻访到5个拍摄点,让我们前后对比,欣赏百年老路风情。
谭家墩村庄
树更多树更绿
谭家墩村至今仍静静地守在大宁河边,身后是一片翠绿,隐在树木间的房屋有些“长”高了。在村民眼里,几十年来没多大变化,只是渡船没了,换成铁索桥,村民过桥即是通达的公路,除务农外,有些还办起了农家乐。巫溪县宣传部王家维说,从照片上看,树更多了,树更绿了,这证明了巫溪生态保护得好。
巫溪九层楼
悬崖上存岩棺
九层楼即是老照片上的地名,两旁皆是高高的悬崖,尤其是正中的悬崖十分险峻,没有任何建筑。百年后,悬崖未变,勤劳的巫溪人却在其下修筑了房屋、马路,穿梭其间,不得不感叹。当年,威尔逊未发现悬崖上的岩棺。据了解,在300多米的悬崖洞里,存放有几具岩馆,至于这些岩馆是怎样放进去,放的是什么人,至今是个谜。
县城北大门
古城墙仍犹见
百年前,巫溪县城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门,城楼气势恢弘,高高的城墙将县城保护起来。除东门外,其他三个门出门即是渡口,停摆着几只渡船。再站到当年的位置,城楼已不在,仅剩几处布满青苔的断城墙,诉说着悠远的历史。好在县城东大门仍保存有当年城楼的模样,让人们回忆。
巫溪人印象
既淳朴又善良
左边照片上这些巫溪人已找不到了,面对威尔逊的镜头,他们很好奇,却如威尔逊日记中记录的那样:淳朴、善良。胡勇三说,淳朴、善良至今流在巫溪人的血液里。
威尔逊其人
爱尔勒斯特·亨利·威尔逊(1876—1930):英国人,20世纪初期著名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作家,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西方中上阶层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被西方人誉为“一位最成功的植物涉猎者”。
1899年至1911年,威尔逊三次到中国西部旅行,由于他在中国的考察研究成就,被誉为“中国威尔逊”。1929年,他的专著《中国,园林之母》一书出版发行,记录了他长期在中国西部从事植物收集活动的经历。1930年,54岁的威尔逊不幸与妻子遇车祸去世。
威尔逊之路
早在18世纪,西方人就对中国植物有“追求”之心,威尔逊是追随者中最为狂热的一个。
1899年,园艺学者威尔逊接受英国维奇花木公司派遣,开始他的中国西部之行。从1899年至1911年,他多次到中国收集植物,足迹遍及四川、云南、重庆等地。前后12年里,他收集了4700种植物,65000多份植物标本,将1593份植物种子和168份植物切片带到了西方,被西方人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
1911年6月22日,他自湖北的神农架进入了巫溪的大官山,开始了他在巫溪为期9天的探访。9天里,他从大官山到宁厂,然后顺大宁河至县城,然后由凤凰到田坝,再到巫山、云阳等地。期间,威尔逊拍了大量的照片,照片中有古建筑、街道、古树、大山、水车、民居等自然和文化人文景观。
近年来,西方掀起威尔逊热,很多游客来到中国西部追寻威尔逊当年足迹。
记者 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