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政

教育部就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举行发布会(实录)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请问张主任,我们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情况进行了一些采访,采访当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高校的贫困学生并不愿意让周围的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困难,对于学生们所顾忌的隐私保护问题,在资助政策中是否会有所体现?

  [张光明]: 在资助贫困工作中,因为高校学生已经成年,对于自己的身份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很在意,我们很注意这个问题。

国家在考虑资助学生工作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资助工作是学校组织的,学校在组织过程中就应该按照国家政策从正面做一些工作。在资助工作中,大家可能也注意到,有些学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是贫困生,这就给学校的组织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我想在学校的组织过程中,一方面要把学生心里的顾虑打消掉,第一步是让他想上学,我们宣传的重点是吸引他们来上学,上学以后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所以在这方面学校要做好工作,通过学校的工作应该可以打消学生的顾虑。但是如果学生确实有这样的问题不反映出来,就说明我们某些方面的工作没有做细。为什么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呢?其中一个目的是一方面帮助困难,一方面是鼓励积极向上学习。这并不矛盾,在学校四年的成长过程,对于青年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我们在新闻报道中也看到一些成功的范例,个别学生过去很困难,心理也有些问题,但是在国家资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并且成长成才,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范例,希望有顾虑的学生向这样的学生学习。

  [王旭明]: 困难不是耻辱,困难是可以战胜的。

  [中国教育报记者]: 大学生是准公共产品,对于这一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国家和个人来讲都可以获得极大的回报。此次国家财政加大对大学生的资助,惠及400万人次的大学生力度前所未有,显示了政府主动作为的坚强决心。有三个问题请教赵司长和崔司长,报道当中我们如何把握这个度?这次提到了国家的支持和家庭的支持以及个人的努力,三者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关系,我们如何使群众了解到政府是在主动作为,加大投入,同时又不是政府全包下来?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注意到一个政策导向,推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并举,这是这次的制度设计。比如说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都强调了名额要向农林水地矿油核这些专业倾斜,但是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有的贫困生家里很穷,可是报的是收费很高的院校,比如像软件学院,并没有报农林水地矿油核的专业。这个现象我们如何看待? 第三个问题,有一个数据说高校中特困生的比例为15%、困难生的比例为25%,这次资助新政涉及的覆盖面是23%左右。但是它是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有些人可以同时获得助学金、奖学金,除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助学金不可以兼得,它是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那么如何让阳光普及到每一个困难生,如何让所有具备资质的青年都能进入到高校中呢?

  [崔邦焱]: 这位记者朋友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高等学校属于非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机制,是世界惯例,中国人这么做,美国人也这么做,美国人上大学也必须交钱。所以缴费上大学这是我们国家每一个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义务和责任,因为它属于非义务教育。刚才这位记者讲到,它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它是有回报的,一个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和不上大学,今后的回报率是不一样的,这是要说清楚的一点。

  所以说现在在高等学校学习的广大在校学生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观点,按规定缴纳学费是我们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说国家要资助,上大学都免费了。大学不是免费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在我们国家,法律规定是九年制,小学加初中,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硕士、博士阶段都属于非义务教育,必须缴费上学。

  我顺便提一下,我们在工作中也了解到有个别学生欠交学费,有个别学生也并不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也有少数恶意欠费的现象。我们调查了解到,每个学校被拖欠的学费一般都上千万,几千万、上亿的学校都有。教育部部属学校中有一个高校欠交学费上亿元,欠交学费几百万、上千万的学校很多。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

  [崔邦焱]: 所以高等学校的学生,经过党和国家的培养,从小学、初中、高中走进大学学习,应该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广大的大学生也是会明白的,所以我们在高等学校学生守则里也规定“按时缴纳学费是必须遵守的校规”。

  现在我们国家的学费标准已经从2000年开始连续稳定了几年,现在看来现在高等学校的收费标准平均在4000-4500元左右,这是平均的。有的专业高了,有的贫困生想读好专业,它是热门专业、回报率很高的专业,收费就高。但是平均是4500元左右,已经连续稳定了几年。这个标准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应该说负担还是很重。4500元的学费,1200元的住宿费,再加上生活费、学习用品费、吃住行,一个学生一年肯定要支出一万元。所以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正因为这样才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今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大大地加大投入,保证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他们提供资助。

  刚才记者朋友提到怎样把握好度的问题。第一,上大学交学费,按时按规定缴纳学费是每个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第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国家有办法、学校有措施,党、国家、人民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你们顺利入学和顺利完成学业。第三,每个高等学校的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我刚才讲了认定问题,家庭经济确实很困难,向学校申请资助,如果家庭经济困难不大,我能够克服,那就应该发扬风格,把资助的经费让给更困难的同学。

  综合实际情况来看,现在是20%多的人次可以享受到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根据调查的结果,目前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总体比例在20%左右,其中特别困难的学生8%-10%。现在的制度设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心下,在财政部和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总体设计能够解决这部分学生受资助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把握好度的问题。现在是有这样的现象,可能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家庭经济困难,比较穷,应该是报考国家急需的专业,国家鼓励的专业,国家收费相对较低的专业。除非你本身在某个方面特长突出,比如说我虽然是农村山区的孩子,在遥远的新疆阿拉泰地区,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但是绘画十分出众、音乐十分出众,那欢迎你报考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但是如果说没有某一个方面特殊的专长,应该选择一般的专业、普通的专业、国家鼓励的专业、国家急需的专业,少数的热门专业、高收费的专业,我们应该尽量不报。对我这种说法肯定有不同意见和看法,但是什么叫公正?什么叫公平?这就是公正,这就是公平。

  第三个问题,如何让党的资助阳光照亮到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现在的资助强度大、资助标准低,只要把工作做好,认真落实、全面落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党的阳光、公共财政的阳光是完全可以照到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上的。

  [王旭明]: 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在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发出通告以后,许多网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两个问题很有代表性,请主席台上的领导回答。一个问题是,崔司长刚才说的减免经济困难学生杂费会起到一定作用。勤工助学固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认为应该提高学生在高校勤工助学的报酬,不能将学生看作廉价劳动力,在提供勤工助学机会的时候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 对于甘肃来说,贫困生比较多,相对来说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请问类似这样的贫困生比较集中的地区有什么倾斜政策?教育部对在这一地区的高校有什么政策?

  [赵路]: 我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在政策设计当中对于这个问题给予了充分考虑。比如在研究测算各个省高校学生贫困面的时候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就是生源地因素。财政部和地方各省财政原则上是按照比例分担经费,西部8:2、中部6:4,东部地区分省确定。这个比例是原则性的,具体到甘肃省的高校,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也好,或者北京某高校的甘肃学生也好,在我们测定各地贫困面来说,把生源作为重要的因素,比如说西部地区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重面,我们的测算面要远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目前根据平均测算,西部地区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平均面,或者说将来能够享受到国家奖学金的面大致占28%-29%,而中部地区只占21%-23%,东部地区是12%-13%。

  如果一个西部地区的学生在西部上学,家庭经济困难,我们给学生安排国家助学金的名额和比重要比中部和东部大;如果西部的学生到中部省份或者到东部的一个省上学,同样在界定贫困生标准的时候有一套标准。你是能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标准的学生,你同样可以享受到。作为教育部、财政部,我们在给各地安排经费的时候还有生源地的因素,东部的省接受了西部学生,我们是按照和西部经费分担的比例,比如说山东省,山东省的经费分担原则是4:6,中央拿4,山东拿6。如果招收了甘肃的生源,我们是按照8:2,一方面鼓励东部省份多招收西部孩子,同时西部的孩子到东部省份读书,只要是家庭经济困难,一样可以享受到国家助学金资助。

  [王旭明]: 谢谢赵司长,请网友放心,国家对西部地区或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到中东部就学,这项政策都给予了充分考虑。

  [崔邦焱]: 关于勤工助学的问题,这位网友提出的意见很好,在办法中已经体现了。学校一定要想办法安排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而且要优先安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第二,关于待遇,为什么这次在文件中规定了校内的勤工助学原则上不能低于8元,就是考虑到这位网友提出的意见。过去国家没有规定,可能少数学校给的待遇偏低,我想有了这个规定可能情况会好一些,8元不少了,每天工作8小时,按照一个成年人参加工作,一天64元,收入也可以,现在大学生毕业要找到一份两千多的工作也不错了。

  [王旭明]: 网民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观众朋友不断提问。我也告诉大家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从今天开始在首页开设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咨询的绿色通道,随时接受公众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线提问和政策咨询。我们部里有关工作部门将组织人力在第一时间保证在24小时之内对你的问题予以解答,并在网上给予公布。同时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在首页开辟了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题报道,把有关政策、咨询解答等一系列内容全方位在教育部门户网站有专栏,欢迎大家关注上述两个专栏,我们将及时、准确、全面公布有关信息。 下面继续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 请问赵司长,目前根据调查,有读者反映在西部各生源地对助学贷款制定了地方性政策。其中有一条,如果在甘肃申请助学贷款,只能报考省属或者市属高校,有些孩子考得很好,并不想在省内读,但是家庭经济困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赵路]: 甘肃省在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采取了一些很好的举措,就是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问题。他们在推行生源地贷款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你说的这个问题。现在情况是这样,我们在实施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同时,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必须继续推行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这几年的实施中取得了很大成效,特别是从2004年实施了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后成效显著。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仍然难以满足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需要。目前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只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9.5%,我们现在测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20%左右。在实施新的助学政策的形势下,除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推进实施三项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包括在校内实行勤工助学之外,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非常重要的一条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资金渠道。

  下一步我们和教育部,包括有关金融部门研究、考虑,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加大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工作力度。国务院13号文件也讲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较之目前的国家助学贷款有它很多的优势。比如说对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较容易掌握,贷款归还比较有保障等等。目前财政部、教育部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具体实施办法。

  你说到的甘肃的问题,在甘肃一个省率先搞生源地助学贷款肯定有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以后在全国搞生源地助学贷款肯定不会有问题。所以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设计的时候肯定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现在我只能解释到这个程度,具体怎么设计还要看将来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实施办法。

  [王旭明]: 今天,一个新闻发布会要解读五个文件,真的是非常难,大家在消化这五个文件的过程中有什么难题可以直接和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大家准确的答复。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发布以来引起了各媒体的普遍关注。大家也许记得,大概几周前,我们请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九名学生,他们都是享受国家资助困难政策成长成才的先进大学生,他们的动人事迹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

  我注意到很多媒体都做了充分报道,比如说新华社的报道是“得到爱更应该去传递爱”,《光明日报》的报道是“贫困让我们更加坚强”,《中国青年报》和教育新闻办公室开辟了专栏“助学政策助我成才”,他们的第一篇文章是“获得的同时学会了给予——介绍了南京大学‘秋菊’的事迹”。另外,《中国税务报》记者写了一个整版的报道,题目叫“是国家政策温暖了我们的求学路”。同时,《中国教育报》发表的这个也很好:“面对贫困他们选择阳光”,我觉得都是困难学生的榜样。我特别提出《中国教师报》,在一版用两版的篇幅刊登了国家资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事迹。特别是这篇评论员文章尤其值得一读,题目是“好政策能让千万人受益”,这篇文章的作者、评论员就是本人,我也是第一次以评论员的身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所以我觉得特别有感受,也特别希望大家来拜读。

  说到关于资助困难学生政策的时候,我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就是“媒体无知论”,去年这个时候广为传播。我说一个如果媒体对国家政策包括资助困难学生这样大的政策不去宣传、不去传播,说轻了是无知,说重了是对国家政策的漠视,这是这段话的全文。这段话的全文完全不等于“媒体无知”论。这段话的全文在今天发布会上再次重复,希望媒体积极行动起来,以宣传国家政策为荣、以宣传国家政策为己任。

  我们特别不提倡我们的媒体在未来的几个月之内,突然写出一个困难大学生前面吊着牌子,上面写着“我考上了某某学校,我没有办法上学”,然后呼吁社会捐助。我相信这样的事情是真的,全国几百万、几千万大学生当中,这样的事迹可能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都不以为怪。关键是无论是我们的大学生,还是我们的媒体,要以宣传主流、宣传国家政策为己任。发生这样的问题要积极促进,给他们解决。

  在今天新闻发布会结束的时候,我愿再次把今天提供给大家新闻背景材料的最后一段话做结:“大学寄托着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新的资助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温暖、减困难,帮助他们增信心、长才干,但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不是免费教育,国家不能全部包下来,有远大志向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不会完全依赖于国家资助,要学会勇于面对困难、勤奋学习、自强自立、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努力回报祖国”。我想这是对于每一个正在就读的大学生和准备考的大学生真诚美好的期盼。 可能记者还会关心除了大学之外中等职业教育的那三个配套政策,我们将如何解读,敬请关注下周一的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参加,我们下周再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