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暑高发季节,不仅要防户外中暑,“情绪中暑”更要提防。昨日上午,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刘智玲抢救完一名刚被120送来的中暑患者后告诉记者,现在不仅老年人中暑的多,年轻人中暑的也越来越多了。
昨日上午,一名年轻女子被120急救车送到了省人民医院,她面色惨白,呼吸急促,刘智玲进行简单的检测之后,认定她为中暑,经过一段时间的输液,病人病情稳定下来。
刘智玲介绍,最近几乎每天都有中暑病人来就诊,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将高于31℃以上的气温作为防暑气温指标。然而,每年中暑发病人数最多的时候,并不是气温最高的日子。她解释,中暑不仅与高温有关,还与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以及降水量等因素有关,“容易发生中暑的气温为:日平均气温大于30℃,相对湿度大于72%,持续3天以上。”刘智玲说,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就应采取必要的防暑措施。
说起防暑,不少人以为:“家里和单位都有空调,天热不出去就行了。”对此,刘智玲并不同意:习惯在人工恒温下工作的人,由于机体耐热能力明显降低,一旦进入外界的高温环境,往往会发生程度不同的中暑症状。最佳预防办法是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进行耐热锻炼: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进行户外运动,如跑步、散步等。开始时应尽量避开高温段,然后逐渐向高温时段适应。
此外,保持平静的心态,也是防暑一大招术。高温气候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对事对人缺乏兴趣等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中暑”。据测试,当气温超过35℃、湿度高于80%时,大约有16%以上的人会发生“情绪中暑”。避免“情绪中暑”的方法是:以静制动,营造恬静的环境,让自己的情绪稳定安静;此外,还应注意睡眠,多吃清淡、醒脑提神的苦味食物。(沈颢梁辉)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