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跳水”,先铺开后占领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江作苏,长期分管《特别关注》,他认为,中国9000多种期刊,都像是被包着厚壳的种子,从底下慢慢往上长的。我们是否轻装从高空往下跳呢?当然,这很可能沉一下,但是,其势有往上跳跃的惯性力,会水花四溅,引起特别关注。
如果跳得好,会惊世骇俗,快速成名。而一份一份地慢慢增长,时间不等人,市场不容情,机遇不恩赐。
这种开阔的思路造就了跳水的高台。2001年春节之前,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特别关注》大胆推出一项决策:利用《楚天都市报》的8000人发行大军,拿出150万元巨资,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两天内,把刚创办不久的“《特别关注》春节号”这份全新的礼物,送到《楚天都市报》80万个订户手中。80万份大赠送,产生了轰动效应,带来了数字的高成长。更重要的是,给了发行界一个强烈的冲击波:“我来了!”杂志一纸风行,一夜走红,风行荆楚,发行量在第一年就达到了9万册。
面对传统的新刊发行手段,《特别关注》反其道而行之,先铺开后占领,先造势后收官,这对于创刊时报业集团只给正副主编两个人、只借给80万元开办费的《特别关注》来说,做出这个决定实属不易。
后来,《特别关注》发行“高台跳水论”,成了传媒界的一个佳话。
无订不活,无零不稳
先看一组数据:
2000年10月,《特别关注》创刊;
2001年底,发行量只有9万册;
2002年底,发行量翻了一番,达到18万册,其中,省内发行量15万册;
2003年底,发行量又翻了一番,达到40万册,省外的发行量首次超过省内;
2004年底,发行量第三度翻番,达到90万册;
2005年5月,发行量突破100万册;
2006年底,发行量突破200万册;
现在,发行量保持在220万册以上。
这几年,期刊界的同行们都说《特别关注》杂志具有超强的营销能力,对这本杂志的发行量是如何迅速增长的感到有些迷惑。而在朱玉祥看来,其实《特别关注》杂志在营销上有特别之处又不特别。说不特别,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所有的营销方法都是兄弟刊社用过的;说特别,则是因为有些方法我们没有按传统的顺序操作,比如,这几年创办的新刊都是先零售后订阅,我们在省外是先订阅后零售,大家都在说无零不活,无订不稳,我们说无订不活,无零不稳。
谈到发行渠道,朱玉祥一直认为邮局系统是个很好的渠道网络,正是与邮局系统合作,通过6年时间实现了86万册的订阅量,在邮局系统先打开订阅的局面之后,再通过订阅带动当地的零售。在看重邮局系统订阅的同时,民营渠道也是《特别关注》所倚重的。从中她选择了270多位经销商,将杂志发放到全国各地的报刊摊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密切与摊主和订户的关系,杂志社开展的“拥抱终端”活动遍及全国,每到一地,搞联谊,搞座谈,谈想法,提建议,效果明显,对增加杂志的零售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没有固定栏目,编辑人人当“主编”
一般来说,杂志编辑都有自己固定负责的栏目,而传统期刊实行了多年的编辑栏目负责制,在《特别关注》编辑部却没有被沿用。
“在编辑流程上我们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所有的文字编辑都没有自己的栏目,每个编辑第一任务是选稿,所有稿件全部集中于主编处。”朱玉祥说。编辑部人都知道,他铁定的选稿标准有三条:一是引人入胜,二是动人心弦,三是发人深省。如果达不到要求,稿件不用。具体编辑流程是:由主编负责一选,再由编辑一审编辑,副主编二审并精编,三审是集中讨论,四审交集团分管领导审定。这样的流程保证了每一期刊物的品位保持一致,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特别关注》有许多栏目,像“家事”、“国事”、“天下事”、“民事”、“男人的事”、“书中事”、“回收站”等等。对于这些栏目,编辑选稿上稿,“不画地为牢,不搞自留地”。有人说这是朱玉祥当“无线记者”体验的一种再现。每个编辑都从组稿的具体框框里走了出来,可以为每个栏目供稿,每个人心里都没底,这叫做“全面竞争”,既有压力,也拓展了视野,稿件更加丰富。这个流程和规则,在中国期刊界是个“尖板眼”。惟有激励,拒绝平庸。编辑部有个编辑,谁都害怕他的“三光政策”,武汉五六个大的图书馆,他所到之处,几乎被他“看光、扫光、搞光”。
“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编辑部抱定的态度。每期刊物,总编辑朱玉祥要在一个星期里审完由编辑们初选的1500篇、150万字文章,然后交副主编修改,最后,他定夺12万多字发刊。以十选一的质量出版这本杂志,每期的质量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但是如果不用编辑提供的稿子,朱玉祥说都要说明,编辑还可以申诉,曾经有一个编辑,给稿子打了5个“星”,讲了一个恶有恶报的事情,但我们强调要讲善有善报,这篇稿子就没有上,不能让读者花钱买“郁闷”。
《特别关注》的特别思维远不止这些,比如,“总编辑是首席发行员”,总编辑不仅负责所有稿件的一选,而且常年在各地奔波搞发行;再比如,编辑部人人皆知的“朱氏理论”——“不要把自己当个东西”,成了《特别关注》办刊、发行、管理、与人交往的核心理念。其内涵是:办刊,不要自以为我们弄的文章有多么了不起,实际上,就是些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中包含的人生体味;发行,我们更不知水深水浅,发行商才是高人;交朋友,更轮不到我们摆架势,我们这些人算老几?还有“无级别管理”新机制等等。这些新思维对于《特别关注》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家访谈 喻国明 胡正荣 曹鹏 展江 闵大洪 熊澄宇 崔保国 陈力丹
院长访谈 范敬宜 龚文庠 吴廷俊 陈婉莹 丁俊杰 高 钢 高晓虹 方延明
传媒女性 杨澜 孙刚 李佩钰 陆莹 向菲
主持人系列访谈 传媒十日行 热点专题 传媒老总系列访谈 传媒人物周刊 新闻摄影图片 何崇元 吴海民 谢国明 崔士鑫 裴智勇 吴亚明 董宏君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