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大学毕业生除少数人继续深造外,大部分人结束了难舍的大学生涯,走上择业之旅。与往年相比——大学生择业观悄然生变
乐于从基层干起
“从基层做起,这是种锻炼,不是不自信,而是正确地认识自己。”某高校英语专业女生小黄把择业范围锁定在基层工作上,“如果一个人进了管理层却什么都不会,再被打回基层那才是真的糟糕。
”
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曾是大学生就业的热门选择,而个体私营企业曾少人问津。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观念的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变化,选择范围日益扩大。据近日浙江省某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毕业后的去向一项中,28.38%的大学生选择外企作为就业首选;20.96%的人选择私营企业;19.34%的人选择了事业单位;选择国有企业的有16.2%;而仅有15.12%的人选择政府部门,居于末位。
据调查,由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共同组织的“三支一扶”计划和由教育部等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也赢得了大学毕业生的青睐和踊跃报名。
更加冷静务实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2007年达到495万人,接近2004年的两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成了不争的事实。据去年公布的“2006年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76%的学生认为“找工作的过程是一次必要的人生历练,可以使自己更成熟”。压力下的大学生择业观不得不有所变化。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今年大学生的择业观变得更加冷静而实际。
另据有关教育专家分析,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做了大量指导大学毕业生转变择业观的工作,这些工作已初见成效,有力促成了大学毕业生择业观的改变。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可享受政府提供的种种实惠,因此政府实施的“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村官计划”开始受到毕业生们的欢迎和积极参与。
另外,民营企业人才录用重能力轻关系,重视培养后备人才,运行先进、科学的激励机制等等,特别是各级政府对民企的大力支持,使大学生们看到民企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和良好前景。在5月底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开幕当天,主办方就迎来以大学毕业生为主力的2.4万名求职者。
择业观如何根本改变
改变择业观的大学毕业生在整个毕业生队伍中仅占有极小比例,即使那些看似改变择业观的人,也往往是处于种种压力之下的无奈选择,或者受暂时的物质利益驱使不得已而为之,并非自愿改变。
面对存在的问题,专家呼吁:要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提高就业率,就要从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政府搞好服务两个方面入手。
专家们强调,学校和社会要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精英”意识,树立普通劳动者观念,大学生也是社会阶层的普通成员,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选择工作。(李永强赵晓宇)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