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绪林 |
张兴 |
打工作家:浮动工资+少量稿酬
打工作家是市场经济进入我国后的产物,在这些年轻人外出打工时,一方面他们为了生计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奔波,另一方面,他们为了心中的文学梦想,将自己的现实生活和所思所想用文学创作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们当中诞生过很多优秀的作家。
从安康走出的作家李春平就是这群作家的代表,他出生在陕西省紫阳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李春平到上海打工时一无所有,他和其他7名工作人员挤在一间20平方米的小楼上打着通铺,白天跟大家一起出去谈工程业务,晚上回单位在床上写作。
在上海打工十年,李春平一直是租房写作,要用稿酬养活一家三口,仅仅是房租就花去了近十万元。打工的工资维持日常生活,但他一直坚持创作,继《上海是个滩》后,又发表小说《上海夜色秀》和长篇报告文学《辞海纪事》、电影剧本《玻璃是透明的》等上海题材作品。在上海的生活还是让李春平感觉累,他除了创作,还要考虑生计,于是,他向陕西省作协提出了回陕的要求。目前,在陕西作协的努力下,他到了安康学院任大学老师,有了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
除了李春平,安康女作家王晓云、渭南作家老村等一大批陕西打工作家都有轰动一时的作品,但打工生活无法给他们固定的收入,始终处于一种“漂”的状态,有些兼职做自由撰稿人赚取一定稿费,但这种被迫按照出版社意图进行的创作,致使作品质量下滑,无法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融入作品中,并非长久之计。
这部分作家大多没有稳定收入,经济来源为打工的工资和稿酬,如果没有非常畅销的作品,其稿酬极其微薄,一部作品,也只能获得数万元的收入。虽然他们的生存状况并不好,但却一直在文学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努力。
党政干部作家:为文学倾其所有
我省历史积淀深厚,相当多的党政干部对千年文化熏陶深有感悟,在行政工作闲暇或退休之后,也加入了文学创作的行列,不同的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回报,好的作品就是他们最大的成就。
一些还在一线工作的行政干部,在处理完大量的行政工作
之后,晚上回家便开始伏案写作,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他们可能并不期望成为作家,但因为生活阅历等的影响,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说,他们之中,很多人的写作状态、文字感觉相当好,虽然这样的创作很累,但很多人在这条道路上坚持。
周至县退休干部张兴海创作完《圣哲老子》后,得到了陕西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他并没有想到会获得这样的佳绩,也没有做过多的宣传。
很多党政(含退休)干部作家在完成作品后,一般为自费出书,往往一本书就倾入了他们毕生所得,成书后,大部分赠给朋友阅读,进书店销售的也有,但数量有限。获得大家的好评、实现文学的梦想是他们唯一的追求。“他们的精神值得钦佩,只是现在社会往往不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很多年轻人认为他们很傻,但是他们为社会奉献了多少精神食粮!”雷涛激动地说。
党政干部作家一般都有稳定的工资或退休金,收入比较稳定,生活条件相对较好。
极少数专业作家:工资等同教授
据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雷涛介绍,每个省市的作家协会都会有少数的专业作家,这是建国后政府为了激发作家的创作激情而设立的制度,对鼓励作家写作起了积极的作用。专业作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他们可以享受财政发放的工资,等同于教授级别。
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带来了人们价值的多元化,专业作家队伍的追求也逐渐多元化,很多专业作家虽然享受着作家的福利,但并不致力于文学创作,优秀作品逐渐减少,致使专业作家这一制度逐渐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也未再增加专业作家数量。
在陕西作协,这样的专业作家原来有11位,因为退休等原因,现在只留下三五位,各县市作协也有相应的专业作家,数量不等,他们的收入也主要以划拨的工资为主,稿费等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
专业作家属于整个作家队伍中收入较为稳定的一支,经济状况稍好,但是这部分作家比例相当小,是整个作家群体中的极少数,数量不会再增加。
低龄的学生作家也是我省不可忽视的作家群体,可以用后生可畏来形容他们,这部分小作家尚未真正走上社会,除了父母的抚养,他们还能有少量的稿酬,生活暂且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