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舒晓琴
本报记者 李青
近年来,江西省委对依法治省这个战略性问题,坚持常谋划、常把关、常督促,做到每年将其纳入常委会工作要点,并制定出台了“十五”、“十一五”两个专门规划,努力把依法治省的各项要求贯穿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项工作中去,取得了可喜成效。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舒晓琴。
舒晓琴说,江西省这些年来依法治省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普法教育明显加强,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得到提升;地方立法明显加强,仅省九届人大常委会以来就立项和出台地方性规章139件,质量也大为改进;依法行政明显加强,尤其是在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过程中,清理行政许可项目889项,初步建立了与民主、科学、依法要求相衔接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公正执法的效能明显提高,通过规范化建设,案件的发回重审率、改判率和涉法涉诉上访大为减少。
应当说,依法治省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
她说,江西作为欠发达的中部省份,正在爬坡过坎中加速崛起。尽管目前的发展势头十分看好,但随着机制体制改革的深化、开放开发力度的加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我们面临的矛盾也凸显出来。在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的进程中,完善体制,要处理好与稳定的矛盾;实施开发,要处理好与保护的矛盾;促进“物”的发展,要处理好与“人”的权益和进步的矛盾。只有更高水平地发挥法律的引导、规范、保障和促进作用,才能做到科学发展,维护和谐稳定。尤其是全省市、县、乡完成换届以来,各地都想尽快开创新的局面,这就更需注重将工作的热情与科学的态度、法治的精神统一起来,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法律至上的理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在法制构架内调处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做到“守法而不无为、有权而不滥用”。
舒晓琴强调,要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依法治省必定要有新水平。在今后一个时期,江西省应当切实解决好三个全局性问题:
一是进一步解决好“认知的深度”问题。把依法治省引向深入,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在全社会的认知上实现由浅层到深层、由概念到理念的突破。尤其是“五五”普法中,要着力在手段的实效性上做文章,无论是媒体宣传,还是法制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都要力求共鸣、力求互动,同时,还应力求方式方法的多样化。要着力在工作的针对性上做文章,在普及常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群体作出不同的侧重,促进公务员突出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企业突出增强依法经营的意识,农民居民突出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要着力在典型带动上做文章,分区域、分行业、分层面培育系列典型,增强就近示范的效应。应当注意,依法治省,必须从“执法者”、“管理者”治起,首先要促使公务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知法、守法、才有说服力和带动力。
二是进一步解决好“践行的力度”问题。当前必须切实把握两个关键:一方面,要对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行为再规范。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继续理顺体制,防止多头执法和工作缺位、越位、错位;继续健全规章,同时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在更大程度上保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继续强化责任,全面推行公开制、追究制、考评制,加大对相关人员的约束和激励。另一方面,要对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环境再优化。核心在于维护法治的权威,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决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预执法司法活动的现象发生。江西在这方面总体上做得较好,而且一年比一年好,但此类现象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对此,一靠学习教育,二靠阳光公开,三靠强化监督,要通过多管齐下切实增强维护法治权威的自觉性和约束力。
三是进一步解决好“配套的强度”问题。应更加注重从服务上配套,比如,完善律师、公证、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市场的中介作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打官司难的问题。应更加注重从机制上配套,比如,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有序衔接工作,确保执行的统一性。应更加注重从成本上配套,比如,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赔偿和补偿制度,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总之,通过各相关要素的衔接配套,把依法治省的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