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黄国林现在成了幸运儿,他很知足:“每月只要付十一块八毛,一家三口能安安心心地在闹市区住上这样好的大房子,像做梦一样。”
今年38岁的黄国林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双脚萎缩,完全依靠双手撑两个小板凳代步。
他引以为豪的“大房子”,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火车站附近二七南路24号的一个大杂院里面,是使用面积42.12平方米的两室一厅。“2005年7月东湖区领导把房子钥匙交给我时,我流泪了。进城16年终于盼到了一个家,以后不用为租金发愁、不用为随时可能要搬离发愁了,我要感激党和政府。”
黄国林一家三口都享受南昌市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南昌市自1997年起实施廉租住房制度以来的1.5万多户受益家庭之一。
被上涨的房租赶着跑——
16年搬了4次家
黄国林有一技之长,修鞋、修锁、配钥匙。1989年,开着残疾人专用摩托车从南昌市辖的安义县农村进城后,“安居”是他面临的最大生存考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考验越来越严峻。
1990年秋天,黄国林错过了实现安居梦想的一次大好机会。“进城一年多攒了近1万元钱,那时候兄弟姐妹都没有办什么大事情,4兄妹主动说给我凑3万元钱买房子。但我当时不想拖累他们,想三四年后靠自己攒足钱再说。没想到越攒钱越买不起房子了。”黄国林说,“7年间,房价涨了4倍多,靠我们夫妻朝不保夕的这点收入和每人143元的低保费,租房都成问题。”黄国林坦言。
今年6月份南昌市区新建商品住房均价4400元/平方米,而当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90元,支出666元。按这样的收支状况和房价水平,一家三口一年的全部积蓄也只能勉强购买3平方米多的房子。
房价的上涨让房租水涨船高。被上涨的房租赶着跑,1989年到2005年的16年间,黄国林搬了4次家。
廉租房惠及1.5万家庭——
政府帮着租房子
让黄国林们“居有定所”,是政府的责任。
南昌市自1997年开始推行以公有住房租金核减为主的廉租住房制度。2003年6月开始启动廉租住房租金配租,2005年1月开始尝试收购二手房对特殊困难家庭进行实物配租。目前,南昌市廉租住房制度惠及全市1.5万户家庭,这占全市家庭总数的2.8%。
2003年6月,黄国林成为东湖区第一批享受政府租金补贴的家庭,拿着政府每月提供的300元租金,黄国林一家住进了套房——南昌市动物园附近一处住房,一室一厅带一个杂物间,月租金360元。也就是说,黄家每月自己只要拿60元就实现了“安居”。
“2004年6月期满后每月租金涨到500元,我们扛了一年,听说像我这样的无房户和重残家庭政府会出面帮助租房子,2005年3月我向居委会提交了申请,7月份就拿到了这里的钥匙。尽管离我摆摊做事的地方远了些,但孩子上学近了,蛮好的。”黄国林满意地说,“别看现在住的房子周边环境不太好,要是按市场价的话,月租金至少600元。”
从今年6月8日起,南昌市进一步降低了廉租房门槛: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8平方米(含8平方米)的低保家庭和家庭人均年收入5500元以下(含5500元)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政府将按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租金补贴或者实物配租。目前,扩大覆盖的2343户家庭已进入申请、社区公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