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10日电(记者吴宇)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日本环境省近日共同在上海举办“中日废物原料贸易与检验检疫研讨会”,来自两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界的80多名代表与会。
这是中日两国政府主管部门首次围绕废物原料贸易问题开展交流合作并与相关进出口企业直接对话。
2006年,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共查验来自日本的废物原料2.02万批,重量705万吨,货值20.9亿美元,重量和货值分别占全国进口废物原料总重量和总货值的18.5%和16%。中国已成为日本废物原料的主要进口国之一。
国家质检总局检验监管司副司长袁长祥说,中日两国政府去年达成共建废物原料贸易与检验检疫的协调磋商机制。
袁长祥说:“废物原料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环保风险不易控制的特殊商品。因此,更需要中日两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与对话,以更好地熟悉和遵守对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检验标准,预防问题发生。”
据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06年,上海口岸共查验发现了环保及品质不合格的进口废物原料94批、约5150吨、货值197.4万美元,其中源自日本的环保及品质不合格的进口废物原料有9批、700.6吨,货值20.38万美元。
虽然从总体来看,日本绝大多数输华废物原料符合中国相关法规和标准规定,但随着输华废物原料总量的增加,加之废物原料来源广泛,收集、存放、分类环节复杂,相关的安全、卫生和环保挑战正日益凸显。
从今年4月起,中国针对废物原料贸易,开始建立国内收货人的注册制度,而早在2004年初就已建立境外供货企业的注册制度。这一市场准入制度,明确规定只有获得注册资格的境外供货企业,方可向中国出口废物原料。
目前,境外共有3560多家企业获得注册,其中日本有510家企业。而中国国内有891家企业获得注册。
为提高废物原料输华前的合格率,国家质检总局近些年来陆续在20多个国家设立或认可了一批检验机构,委托其对输华废物原料进行装运前检验。
据承担这一职责的日中商品检查株式会社总经理孟庆发介绍,2006年,这家位于东京的检验机构查验发现了450多批日本废物原料输华前存在环保及品质不合格问题,并阻止其向中国出口,而当年抵达中国各口岸的日本废物原料,仅有12批被查验发现不合格,这说明前推把关关口、实施装运前检验制度是有效的。
据袁长祥介绍,为完善废物原料进口的后续监管,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已决定实施“黑名单制度”,对夹带有毒有害废物,危害中国环境卫生、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安全的行为,将对供货企业、进口商和国内利用单位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直至取消相关境外供货企业的注册资格和国内进口商的报检资格。
从今年起,国家质检总局还全面启动了进口废物原料检验检疫的电子监管系统,对相关监管对象实施实时监控,使进口废物原料的不合格率明显下降。
中国进口日本废物原料的贸易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90年代初以来的迅速发展,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华废物原料输出国。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废物原料主要包括废金属、废五金、废纸、废塑料等。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