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卖房修路”感动大学生 |
老支书“卖房修路”感动大学生 大学生捐款护希望路
□今报驻信阳主笔 余超 实习生 李光远/文图
【核心提示】
陈登峰是河南新县沙窝镇陈高山村一位老支书,1998年在兴修农田水利时突发脑血栓病倒在工地上。卸任后,他坚持为村民开拓了一条长近3公里、宽2米多的土路,并义务担当养护工近10年;去年年底病重至今,由于无人维护,那条路日益破损,老支书准备卖祖屋寻“接班人”。就在这时,老人遇到了16名大学生……
●捐赠 沉寂的小山村“闹腾”起来了
8月18日上午,大别山深山区的新县沙窝镇陈高山村村委会里热闹非凡,“郑州交通学院大学生捐赠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来自郑州交通学院的“河南见义勇为青年”叶䶮把一个厚厚的牛皮纸包送到了陈登峰老人的手里,纸包里是16位大学生暑假勤工俭学得来的全部收入。
平时空旷寂静的院子里挤满了人,有当地的老百姓,有村干部,有县镇来的领导,还有几个孩子在人群中间窜来窜去。叶䶮说:“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只是想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山区,关注贫困地区的孩子。”
见到这样的场面,一位50多岁的大妈动情地说:“这下老支书的路有救了!老支书能松一口气了。”
●起因 老支书“卖房修路”感动大学生
今年6月初的一天,正在郑州一家汽修厂打工的叶䶮,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退休老支书陈登峰欲卖祖屋为留守儿童修路。
叶䶮说,当时看到这则新闻后,感觉很震惊。随即,一个念头在他心里升起:我要联合在郑州勤工俭学的同学,组建“勤工俭学捐助老支书修路小组”,资助老支书修路。他的想法立即赢得16名同学的响应。大家一致同意,把暑期勤工俭学所得全部捐赠给陈登峰老人修路。叶䶮说,他的工资并不高,一个月才750元,但是这些钱却能让困在山里的孩子走出来。
正当暑假还有半个月即将结束时,他们突然接到消息:一场暴雨再次冲毁了老支书的土路。怎么办?经过和学校沟通,在征得老师的意见后,叶䶮他们最后决定:提前带上勤工俭学所得10189元,去看望老支书和他维护了近十年的那条路。
8月18日凌晨5点,在学校宣传处副处长杨行炜和另外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乘坐大巴从郑州赶往新县沙窝镇陈高山村韩门口村民组。
●见面 村里来的年轻人好多啊
经过近6个小时的长途颠簸,大巴在距离陈高山村两公里处“抛锚”了。“路面太窄了,大巴没法通过!”司机说。
大家不得不沿着崎岖的油路往上“爬”。半个小时后,众人到达目的地——陈高山村村委会。
同学们赶到时,老支书陈登峰正坐在村支部房门口的一张竹椅里。看到大家同他打招呼,他吃力地拄着拐杖站了起来:“屋里坐,屋里坐!”
“听说学生要来,老支书头天晚上就从县城赶回来了。”67岁的村民詹仲明老人告诉记者。
“他年纪大了,1998年得了脑血栓之后,身体一直不是多硬朗。去年年底老伴病故后,他的病情也加重了,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县城儿子家住。”陈登峰的弟弟陈登仑是韩门口村民组组长,他告诉记者,韩门口只有140多口人,有留守儿童36名,55岁以上的留守老人近80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今天一下子有这么多的年轻人同时出现,村里很久没见过这种现象了”。
●八年 锄头和竹筐挖出了“希望路”
从村支部出来,大家一起去“探望”那条老支书守护了近十年的山路。转过一个弯,一条约3米宽的土路出现在眼前。记者发现,路面高低不平,泥泞不堪,几乎没有下脚的干地。“路上的这些水沟都是雨水冲出来的。这路要是再不修,孩子们上学可咋整啊?”陈登仑告诉众人,“路两边原先是排水沟,由于年久失修,都快被泥土填平了。学生要是开学了,碰到下雨天,这两三公里的路够他们走一上午!”
詹仲明老人从后面走上来说:“以前有老支书义务修路,现在老支书干不动了,这条路也就没人管了。”
“呵呵,说啥呢,啥时变成水泥路就好了。”老支书走在最前面,一个学生搀扶着他。
村里人有的把这条路叫“希望之路”,有的则干脆称“老支书的路”。“村里人都记着老支书的好呢!”詹仲明老人动情地说。从1998年开始,老支书就扛着锄头和竹筐上山了,那时候啥也没有,修路全凭人力,先是用锄头或者锤子把石头敲碎,再用竹筐挑下来,一天能挑下来40多趟。经过8年多的辛苦,老支书终于把以前不足一米宽的田埂路,开拓成现在宽2米多、长近3公里的土路。
走在老支书身边,记者发现他的脖颈上贴着一块膏药。“身体不行啦,得了好几样病,晚上睡觉都是疼的。这是肩周炎。”老支书指了指脖子上贴的膏药说。虽然拄着拐杖,老支书走起路来依然很吃力,几乎是在往前蹭。“哪天下雪、下雨,他总是拖着病体,背着工具出现在这条山路上,生怕孩子们出个啥意外。”陈高山村村主任雷千胜说,“大雨过后,有时候村里人也去整理路面,但每次都是他第一个去。”
●期待 “老支书的路”有望变油路
“这1.5公里的水泥路是去年‘村村通’工程时修的,只修到村委会,但是到韩门口还有1.5公里是土路。”雷千胜说,“这次大学生们真是帮老支书的大忙了,更是帮了我们140多位村民的忙!前段时间我们找人估算了一下,要是把整个路面都修成水泥路,至少得30多万。”
“虽说这一万多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至少可以找人把冲毁的路面好好维护维护,顺便把路基修修,孩子们上学就方便多了!”雷千胜说,“我们可以向从外面打工回来的年轻人集资,就是他们回来赶到一起的机会太少。”
陈登仑说,这条路变成水泥路后,村子里的板栗、茶叶就很容易运出去了,村民们的生活也会有很大改善。
据当地的村民说,老支书为了这条关系百余名留守儿童上学和数十名留守老人出行的山路曾四处奔波,寻求援助。先后和三个儿子要过近万元的“补助金”,如今,再不能让他卖房子了。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农村的道路基础建设投入。新县交通局副局长王恒光介绍说,今年年底,该县所有的行政村将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通往韩门口的这条路虽不在“村村通工程”的计划之列,但政府一定会想办法帮助老支书完成土路变油路的愿望。
临行前,叶䶮等16名学生望着那条路,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期盼,他们期盼这条爱心之路、希望之路、“老支书的路”早日“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