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脱产,一干就是两年,干得不好要“召回”———
本报记者李伟代晓明8月17日,一场透雨刚过,卢远华就在村头户尾奔忙,“下雨了,土润了,我来看看大家能种点啥子秋菜。”5个月来,他已经习惯了“新身份”———自流井区舒坪镇磨刀岭村党支部副书记。
5个多月前,卢远华还是自贡市农业局的机关干部。3月9日,他和全市600多名干部一起走出机关,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帮扶。他们的工作地点,是基层的乡镇、村、企业和社区。
下派干部到基层,通过直接服务基层群众,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在实干中转变作风,把富民惠民落到实处
2006年12月,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会议确立的“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主题和省委书记杜青林强调的干部精神状态,让参加会议的自贡市主要领导深感振奋。市委书记刘捷认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自贡”基础在基层,薄弱点和难点也在基层。
自贡农村,缺人才,缺思路,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群众奔富裕、求发展的愿望特别迫切。自贡决策层决定,从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下派干部到基层帮扶,既引领发展,把富民惠民落到实
处,又锻炼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干部下派到基层并不是新鲜做法,如何才能达到预期成效?市委决定,从今年起的6年内,从市级单位选派780名优秀干部分三批到乡镇、村(社区)、企业帮扶。下派干部全脱产,时间为2年,全部带资金项目去,市财政拨出专款保证每名下派干部5000元的工作经费和生活补贴,不给基层增加一分钱的负担。
春节前后,自贡广泛发动、层层筛选。2月27日,自贡市委召开了培训动员会。3月9日,首批260名市级单位下派干部到基层报到。同时,各县区也选派了193名机关干部,连同市公安局下派下调充实基层派出所的170名干警,总数达600多名。
工作不好“召回”,制度创新把派员单位和下派干部紧紧捆在一起,一人下派、全体帮扶的格局已经形成
按照规划,下派干部主要是当好民情沟通员、致富引领员、困难帮扶员、基层党建指导员和基层工作学员。要承担这样的任务,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
雷英,市委老干部局干部,下派担任舒坪镇狮湾村党支部副书记。“最担心原来单位根本不管,这边又扑腾不开,两头没着落。”
雷英的担忧很快被打消。3月中旬,村里修公路。知道单位资金有限的雷英并不抱什么希望。然而,局里却发动职工捐款,10位职工每人捐赠了100元。钱不多,却让狮湾村群众很感动。“以后,走在村里,和我打招呼的群众渐渐多了起来。”雷英说。
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潘泽金看来,要促使下派单位和下派干部以良好的作风为民办事,制度保证不可缺。市委建立了领导联系、定期汇报、管理考核、业务培训、巡视督查、表彰奖励、项目支持、经费保障8项制度,把下派干部工作作为派员单位年度目
标任务,由单位“一把手”负责。市委下派办每年对派员单位和下派干部进行考核评定,对帮扶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表现差、成效差的,及时“召回”,或由接收单位报市委下派办同意后“退回”,该干部的年度考核为“不称职”,并由原派员单位重新下派干部。凡有干部被“召回”,将视情况扣派员单位年度目标考核1—2分,并通报全市。同时,下派办还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抽查、走访调研等形式,督促检查下派干部的出勤率、工作日志、办实事等情况。
硬性规定让派员单位和下派干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5个多月下来,不少派员单位领导已是多次深入下派干部所在乡镇、村(社区)和企业,确定帮扶项目,帮助解决具体困难。一人下派、全体帮扶的格局已经形成。
与群众坦诚相对,真心交往,在一点一滴的帮扶中,下派干部逐渐融入到群众中去,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与群众坦诚相对,真心交往,主动把自己融入到百姓中去。”在日记中,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晏可这样写他的“秘诀”。
刘海峰,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干部,下派到漆树乡星火村任党支部副书记。报到第一天,他就到各组调研,第二天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开会,研究党组织建设。村民甘竹勤因摔断脊椎卧床不起,家庭经济困难。刘海峰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定每月给甘家送一袋米、每周帮助他家孩子补习一次功课。村卫生室无场地、群众看病难,刘海峰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在村里建甲级卫生站……“这次的下派干部和以前不一样了!”说起这些事,星火村群众赞不绝口。
思路、项目、资金、技术,一点一滴的帮扶中,下派干部逐渐融入到群众中去,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市交通局下派干部为所在镇村规划乡村公路建设,市药监局下派干部为所在村争取生态猪养殖项目,市农业局下派干部挑选良种免费赠给农户试种……
据初步统计,5个多月来,下派干部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实事1800多件,与310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已帮助基层协调落实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培训党员群众11万人次。目前,下派干部为基层规划的380多个产业发展项目中,有200多个得到初步落实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