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神感受苏轼与王弗
本报记者伍松乔 一块形象广告牌被上传互联网后,引发跟帖热议。
青神这个少为人知的眉山小县骤得大名。
从眉山市区出发,经东坡区28公里入境青神县,一块大幅形象广告牌映入眼帘。
广告牌上,蓝天白云映衬的“青神———苏东坡初恋的地方”十个红色大字扑面而来。同样引人留意的是右下角两行橙黄色署名:“中共青神县委、青神县人民政府(立)”。
广告牌是今年2月6日落成的。在此之前,同一个地方,树立的是“开明、诚信、高效的青神欢迎您!”。再早、更早、更更早之前,这里或大或小的广告、标语是统一的
中国造:招商引资、计划生育、“文革”、三面红旗之类。
广告创意始作俑者是青神县委宣传部。去年底,当县里决定设立广告牌后,曾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长期任职的新任县委宣传部长邓敏和他的同事们便煞费苦心,想要突破常规,务求出语惊人。公开征集广告词后,从几十条中筛选、加工,将包括“初恋”在内的3条报送县领导。常委们细加斟酌,划圈表态,“初恋”方案普遍认可,县委主要领导陈万忠、蔡刚拍板。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广告牌被拍照上传互联网后,热议不断。到五六月份,在“百度”可搜索到相关网页达20余万。网上“窜红”之际,其它媒体迅速跟进,海内外近百家报、台相继报道。6月14日央视二套《马斌读报》对此事的关注和评论,更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网上点击率超过一千万!
骤然赚到如此多的眼球,于青神史无前例,在四川也属罕见。
在此之前,青神人还总为在外地常常被当作“青城”人苦恼,处在川西坝子和川南丘陵交界处的青神县面积不足400平方公里,人口近20万,曾经的繁华随着岷江水运的衰落渐行渐远。如今,聚光灯下,舆论在称道青神开明、聪明、有创意之外,“善者不来”的网上口水、砖头,也让青神人多出若干不快与委屈。种种讥讽、恶搞,大致是认为拿苏东坡的初恋来“说事”,尤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来作,是媚俗、作秀、没文化。另有人认为,打名人牌不是不可以,但“东坡初恋”难担其重。
既非子虚乌有,更非等闲情爱。
不识东坡初恋事,只缘身在青神外。
反方网语,实是无根枉言。不识东坡初恋事,只缘身在青神外。
千年之交被公认为“十大世界人物”的苏东坡(苏轼),千古风流,既在其卓越功绩,也在其传奇人生。比红学更为悠久、博大、更有价值的是苏学,近千年来,派生了“景(仰)苏”的诗文书画专类,以及遍布神州的“苏景(观)”名胜。东坡行迹,可谓举步芬芳。
作为人气从未衰减过的中华大名人,苏轼其人其事是清晰明白的,无须引经据典。1036年生于眉山,1054年与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结婚,婚后三年内相继考中举人、进士。1059年夫妻离乡赴京,王弗陪伴初出茅庐的丈夫在官场小心应对,艰难奔波六年,于1065年5月28日去世,时年27岁。次年,苏轼千里扶柩返乡,将王弗葬于苏坟山老翁泉旁。后来,他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
实际上,青神可以称得上是苏轼的第二故乡,这里留下他少年青春人之初、文之始、情之花无数难忘的印迹。青神与眉山一道,奠定了苏氏金字塔横空出世的坚实基座。
流传已久并被地方文献采纳的东坡初恋的青神版本是:1051年,十六岁的苏轼游学于青神中岩寺,拜在这里书院主讲的王方为师。求学期间,“唤鱼联姻”,于1054年与王方16岁的女儿王弗成亲。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岩是佛家第五罗汉、青神人诺巨那的道场与圆寂地,俯踞岷江之滨,宋代便有“西川林泉最佳处”的美誉。至今,中岩尚存东坡读书楼遗址,摩崖壁上仍留有苏轼题书的“唤鱼池”三个大字,池畔相依着青年苏轼与王弗的塑像。
苏、王之恋,更为确切的地点是在与中岩一江之隔的瑞草桥与程家嘴,这里分别是王弗家和苏轼外婆家。史料上以贤良著称的东坡之母,是程家嘴人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在素有“郊游”之风的当地,她至少每年带着小东坡回他那“外婆的彭湖湾”去撒把野是不言而喻的。而桥、嘴一衣带水,两家的炊烟也连在一起,苏、王二人青梅竹马,缘分可以说是与生俱来。苏、王的婚姻,纵有父母、媒妁的形式,更是他们自主选择、互相倾心的结果———这便是“东坡初恋”。
苏轼诗文集编校、年谱撰写者孔凡礼先生认为:“王弗在"少相弟长,老相慈诲,肃雍无间"的良好环境中成长,苏轼和王弗的结合,自主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在当时是十分不寻常的。”
有网友说,个人私事不该用来张扬。其实,最早将它公诸于世的恰恰是苏轼本人。王弗去世十年后,那首表达对亡者之恋难以割舍的中华第一爱情诗“十年生死两茫茫”喷薄而出,惊天地泣鬼神,让一代又一代国人“不思量,自难忘”,集体感动。它早就定格了青神这片美丽家园上东坡初恋,苏、王爱情的经典地位。
这“秀”作得还不够大。
九百多年前,在水一方,苏、王为青神预留了广阔的文化财富空间。
早在20年前,乐山(当时青神隶属乐山市)、青神便有了为苏、王建楼(中岩读书楼)造像(唤鱼池塑像)的“组织”行为。如今的“初恋”广告,无非是青神人的承传开拓之举。
“初恋”广告案值得“玩味”。有专家认为,这一创意完全可以写入策划教科书,它所依托的新观念、新内容、新传播手法,值得宣传、营销同行仔细咀嚼。眼下,中岩风景区正重新梳妆,“初恋”电视文艺片拍摄完毕,《青神———苏东坡初恋的地方》书稿业已杀青,同名专题散文大赛正在进行,东坡诞辰的研讨会正加紧筹备、北京飞天影视公司正和该县商议投拍电视连续剧《少年苏东坡》……轩然大波之后,青神人已宠辱不惊,风风火火地走自己的路,不争论!
三苏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瑰宝与奇葩,“孕奇蓄秀”(陆游诗)的东坡故里,是四川对外文化旅游、交流最具升值空间的“潜力股”。从“初恋”人性化、人情化的视角进入,青神有理由后来居上,开发好“只此一家”的东坡资源。
在勾沉、梳理有关文史资料、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青神还需要规划与“打造”的大手笔,否则,冲着“初恋”的游客乘兴而来,会找不着北。
思蒙河汇进岷江入口处的瑞草桥、程家嘴,是东坡夫妇留给青神的绝佳风水宝地。记者与热情不减的文化馆退休老馆长、文静的宣传部女副部长前往探寻,草桥虽逝,而伊人宛然“在水一方”。延绵的河滩草地、竹盘茂林,远近的渔舟,俨然东坡笔下的不朽时光闪回。九百多年后不同年龄的三位来者,久久伫立江风细雨中,均为所动。
这处旧貌依然的岷江江岸田园,具有塑造历史文化生态休闲区的高品质资源,精心唤醒它的历史遗存、自然景观以及与之相融的民俗风情,大美自在其中。
苏学研究的新成果也值得吸纳:长期被视为定论的“明月夜,短松冈”场景,已有考辩认为不在苏坟山而在昔日王家大院一带,那是两位少男少女春心萌动的定情约会之所。苏东坡在《江城子》中将悼亡的悲凉与青春幸福时光的回首冰炭交融,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情感冲突。而同词中的“小轩窗”,更有学者研究得出新论:它不是夫妻生活的写照,而是少男东坡由屋外向房内看到少女王弗“正梳妆”,深深烙在心中挥之不去的美好意象。换言之,“小轩窗”就在瑞草桥边王弗的闺房墙上。
大江东去,小桥流水,豪放、婉约,各显风流。说不尽的苏东坡,说不尽的“青神———苏东坡初恋的地方”。青神,仍需广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