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外本性的多元化教育
对于排外,我们发明了宽容的态度与博爱的精神,这就像学习屙屎拉尿吃饭男女种种礼仪规范一样,是人类社会对生物本性的疏导与规范。
举例来说,其实政府在解决排外问题上,也有排外心理在作祟,譬如对于沿街商贩的问题,西部某市就专门成立了各类小型市场以解决商贩的经营场所问题,而一些大型城市,就是城管出动,一禁了之,差别在哪儿呢?因为,西部城市的商贩多为本地居民,人性化考虑似乎自然而然,而大城市中的商贩以外地人居多,即便是本地居民,因为过度繁殖的城市,也早已成为不同社会与国度中的人了。
对于人性的因子来说,到底什么样的政策可以一劳永逸?因为,就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北京、上海取得成功、并为城市创造财富与便利的时候,关于外地人的种种歧视并没有显著减少。
单纯将社会流动带来的益处种种算总账的方式,并不能解决每个个体的心理问题,我想,至少,更多的经验与理解,是多元宽容的前提。
最近的一次经历令我对多元化的益处更进一步理解,虽然身为广东籍贯,但北京土生土长,这让我对“蛮人鸟语”一贯不屑,最厌烦“南蛮”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可此次来穗,突然觉得粤语在海风椰树间,是最恰当的传音达意方式,更体会到,只有广州人在知道你不会本地语言后,会努力而真诚地说起普通话。所以,不同的语境以及多元的经验,确实是解开群体歧视与盲目排外的一剂良药。
所以说,对于治疗排外这道社会发展的阻碍来说,相比“大同”的普世理念来说,社会排外的治疗更像是一个精细复杂的内科手术。
南都周刊稿件,转载请注明,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