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杜之平特约记者刘德华)“没有检察院的培养激励,我不可能获得博士学位并调入四川师范大学任教。”曾被检察院同事称为“学术超男”的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检察院原检察官邬光照对记者说。
据悉,近年来,像邬光照这样由涪城区检察院输出的高素质人才就有10余人。
他们现在有的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有的担任党政领导要职。
“不少检察院千方百计留不住人才,可这么多精英从你眼皮下流失,就不心痛吗?”面对记者提问,涪城区检察院检察长赵开年说:“检察官到更适合的岗位工作既是个人幸事,也是检察院的荣耀。这是优秀检察人才的良性循环,可以很好地激励在任检察官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涪城区检察院近年来制定完善了“建设学习型检察院”实施方案,将学习纳入目标管理,积极组织干警进修、培训、调研,鼓励干警参加函授、自考、自学,开展公诉疑案定性辩论、侦查监督实务竞赛等岗位练兵活动,形成了“人人好学,个个争先”的良好局面。目前,该院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2.3%,博士2人,硕士3人。今年以来,该院检察官撰写检察论文、新闻、信息已被全国性报刊采用15篇,省市级部门、刊物采用76篇,论文《侦查监督制度的考察与反思》被《现代法学》刊用,并获高检院重点调研课题二等奖。
据了解,该院党组曾经表态,“如果检察官能发表《拖拉机为什么会跑》这样的论文,照样奖励。”为什么要鼓励检察官成为“杂家”?赵开年表示,如今在办案实践中,光靠专业的法律知识已经难以应对各种案件,检察官应该广泛涉猎经济、文学等多方面知识。经过多年努力,该院既培养了一批全国、全省、全市优秀检察官,也培养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摄影家协会会员等“杂家”。
学习,成为源头活水,促使涪城区检察院成为全国首批“人民满意的检察院”,创造了十年无刑事赔偿的佳绩,并多次被四川省检察院记功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