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表示,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正在拟定,按新方案,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标准将提高10%。
这真是个好消息,且指向特别明确,一是面向中小学教师,二是同时面向农村和城市。按照新方案,中小学教师无论是在城市、县城还是农村,只要在同一个职务级别上,基本工资待遇都将一样;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还将享受津贴;到农村任教的大学生也可提高1到2个工资级别。
提高10%的基本工资,未必能解决农村教师的根本问题,却表明了政策向农村教育薄弱地区倾斜的鲜明姿态。
虽然孔夫子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但这现在仍然是我们有待实现的教育理想。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均衡仍明显存在。有时,这种不均衡的尖锐程度,会刺痛善良的心灵。比如,当城里孩子为考上北大清华欢呼的时候,同样高分的山里娃家里却在为数百元路费发愁;当城里的家长抱怨上学时校门口私家车挤做一团交通拥堵时,很多乡村儿童却在每天艰辛地跋山涉水,家长担心的是孩子会不会遭遇洪水、泥石流;当上海北京的基础教育教师在向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迈进的时候,有的农村却连初中水平的教师也即将流失……
11日,教育部公布了另一组让人心酸的数据:农村代课教师人数接近40万,同时,全国有30多万教师学历不合格,而农村教师大多数是“后学历”者。结构性矛盾和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已成为农村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
中国的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受教育的主力也在农村,而我们的教育主力队伍却依然参差不齐,这不是某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消除城乡教育不均衡,需要做许多努力,而均衡教师水准是从源头抓起的重要一环。均衡教师水准必先从均衡薪资开始。鼓励教师在教育薄弱地区任教,不能仅靠觉悟,还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同样是上课,农村教师付出的努力可能更多,却无法得到相同的回报,如何能够安心、舒心?
当我们瞻前顾后、环视左右时,发现在提高教师地位方面,我们的差距不小。早年叶圣陶、陶行知等名家以做乡村教师为荣,现在呢?美国的中小学教师收入与大学讲师相当,我们呢?
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浙江省在两年多前就有这样的规定,农村中小学教师应享受当地政府出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所需经费由财政承担。这一德政,曾让农村教师们拼命鼓掌。那么,发达地区有能力让城乡教师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就全国范围而言,是否意味着差距的日益拉开?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时出台的全国性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更让人称快。当然,这意味着政府更大的教育投入。然而,教育本来就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领域。作为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必须先行,才能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因此,通过国家投入,改变我们的教育短腿现象,提高教师待遇,让他们拥有一份体面的生活,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