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祥
除非发生极特殊的情况(如发生非典疫情),国家或某个地区处在紧急状态下,否则,中小学推迟放假或提前开学都是教育法规所不容许的。然而,今年暑期前后,江苏某些地区的中小学竟“大面积”地推迟放假、提前开学,理由更是出人意料——为了推进新课改!被许多人(包括不少专家)寄予“减负”厚望的新课改,现在竟成了加重学生负担的又一祸根,不知新课改的倡导者、领导者意下何如?
其实,这些年教育上的改革少有不被扭曲变形,甚至走向反面的。
比如,导致许多地方公有初中优质资源近乎流失一空、并使沉重的教育竞争压力“下移”到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身上的重点中学初高中相剥离的改革,其初衷竟是减轻学生的负担!由于利益集团对改革的垄断和操控,这些年教育上时常出现越改革越混乱、矛盾越尖锐的尴尬局面。以“减负”为例,这几年几乎所有旨在“减负”的改革,非但无效,而且还给学生增添了新的负担。“中国人一"减负"上帝就要发笑”,也无怪乎有人要这么说了。
不管人们嘴上怎么说,其实,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清楚:面对身陷困境、痼疾缠身的中国教育,改革已是唯一的出路——教育要不要改革已无需讨论。然而,那些曾经让教师和广大民众充满期待和憧憬的改革,却一次次地走样甚至变质。
几次三番过后,对待教育改革,不少人便产生了焦虑和戒备之心。笔者所在的省,两年前便开始在高中阶段实施新课改,但新课改的推进一直就不顺利——这倒不是人们对新课改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而是教育经济产业链上各大食利集团的能量实在是太强大。
举个例子。新课改自然是要启用新教材的,然而,新教材甫一面世,打着新课标、新课改旗号的“新教辅”便几乎在同一时间摆上了各家书店的货架——编教辅、出教辅、卖教辅的都咸与“新课改”了。在利益驱动和利益集团的勾结之下,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改往往从一开始就被纳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
新课改的蓝图不能说不美好,但实践上的新课改确确实实地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至少在笔者所在的省是这样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该减的减不下来(新课程对许多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删减,或是降低难度要求),新增的却增上去了。新课改的推进受到冷遇和抵制,自然就不难理解了。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某些教育主政者对此“意外”情况,并没有采取严肃纪律,加大教育执法力度,严格要求,加强教育过程管理的办法,来整治混乱不堪的地方教育环境,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而是听取某些地区、某些学校、某些人的呼声和建议,竟以组织的名义发文,决定高中阶段推迟放假(对“擅自”提前开学现象也是不闻不问)!借用杂文家吴非老师的一句话,这种以错纠错的做法,无疑是将一盆污水兜头倒在了新课改的身上。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这一推迟放假、缩短假期的“文件”,在“辖区”内并未得到统一执行——省内一地级市(与笔者所在的市相比邻)仍“按时”“足额”放假。该市何来如此大的牛气和底气,原因固然很多,有历史的现实的,也有文化的经济的。但熟悉的人都知道,其重要的原因便是,该市的教育市长是全国知名的教育家。可见,让真正的教育家来办教育、管教育该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