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济南军区某高炮旅战士朱明江的军旅轨迹
本报通讯员 左起超 李亮 李军 本报记者 杨傲多
朱明江,济南军区某高炮旅十二连一位普通的上等兵,因患急性白血病于2007年7月9日悄然离开了人世。
在朱明江的追悼会上,部队领导动情地说:“朱明江走了,走得太匆忙,还没来得及领取教导队优秀学员的证书,也还没来得及体会当班长的滋味,但他十八岁的人生是无悔的,作为父母,应该为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作为部队领导,我们为教育出这么优秀的战士感到自豪!”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承认没有这个能力,但我要努力当一名出色的好兵。
———摘自朱明江的日记
2005年底,朱明江从四川乐山入伍来到驻豫某高炮旅。如果说刚到新兵连是朱明江军旅的第一个关口,那么新训结束,分配岗位则是他的第二个关口。朱明江在个人意愿表上填写了“我希望到高炮连当一名炮手”。他说:“既然选择了要当个好兵,就到战斗班排去,当一名打仗的兵!”
时间转眼到了今年3月,朱明江又遇到了第三个关口:一年一度选送优秀战士去教导队参加预提指挥士官集训开始了,他作为第二年度兵中出色的一员,很可能是主要人选。
但被称为“魔鬼训练营”的教导队,有的战士出于惧怕,已经提出不愿去参加集训。况且,连队派出的学兵已连续4年没有一人被教导队评为优秀学员了。若是再续写这不光彩的历史,丢人现眼不说,“预提指挥士官”也将成为泡影。
就在连队确定参训名单的前一天,连长、指导员同时收到了朱明江的“参训申请书”。他写到:“说实话,我很想转士官、当骨干。但不管我是否可以转士官,我相信,我一定会成为优秀学员,为连队雪耻;今后也一定能成为合格的班长,为连队做更多贡献。.”
不论多么大的困难,自己都要努力去克服,只有战胜它,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摘自朱明江的读书笔记
还是在新兵连时,连队组织手榴弹投掷训练。长的厚厚墩墩的朱明江使尽浑身解数,只投了20米远,而作示范的班长们都轻松投出了四五十米。朱明江就问新兵班长张振兴为啥能投那么远。张振兴说:“一靠技巧,二靠多练!给,看看人家保尔是怎么成功的吧!”于是,顺手拿出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几天后,当朱明江又一次找到张振兴,他脸上再也没有灰心和不屑的表情,而是十分认真地说:“从保尔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冲锋,什么是奋斗,看到了军人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班长,把这本书送给我吧,保尔的钢铁精神是永不过时的,天天需要的!”
打这以后,朱明江在艰苦和困难面前,变得越来越坚强、自信。新兵连训练结束,朱明江不但投弹距离由20米提高到45米,而且训练总成绩名列全旅900个新兵中的第八名。去年底,他又因训练过硬、表现突出,在连队第一年度中惟一一个被评为“优秀士兵”。
取得这些进步,对朱明江来说,并不算太难,真正难的要算进教导队集训。只有初中文化的朱明江请求专业教员郑文经常给他开“小灶”,传授训练秘诀,每天风雨无阻把一、二、三、四炮手的操作要诀体会10遍以上。终于,熟能生巧,朱明江操炮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而且集训第一个月的理论考试,朱明江就考了99分。
微笑并不难,只要心里充满阳光,就会永远微笑着面对生活、面对亲人、面对战友、面对一切。
———摘自朱明江的学习心得
2007年7月2日,连长翟志平永远忘不了这一天。上午,当他路过教导队训练场时,看到朱明江腿绑沙袋,正吃力地跑在全队最后一个。翟连长提醒小朱:“赶紧去医院看看吧,我替你请假!”
谁知,这一去,就成了永别。朱明江被诊断为急性障碍性贫血,7天后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望着小朱安详、微笑的脸庞,连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一浮上战友们的心头……
面对战友,朱明江是那么的热诚。新兵小林身体单薄,共同课目总是赶不上趟,思想包袱比较重。每次小林拉单杠感到胳膊发酸、想放弃时,看到旁边朱明江一脸的微笑和鼓励,浑身就长了劲儿,信心备增。当小林家里传来母亲患病住院的消息,一向省吃俭用的朱明江当即寄去了五百元钱。
面对亲人,朱明江又是那么的真诚。朱明江7岁时,父母就离婚了。母亲改嫁,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朱明江是在叔叔、舅舅们的帮带下长大的。多年来,小朱一直对母亲改嫁耿耿于怀,对父亲再婚也不赞成。入伍后,部队开展的“读书成才”活动如火如荼。逐渐养成读书思考习惯的小朱,在旅图书馆偶然借到了一本《品读父爱》。书中作者对父爱洋溢的赞美、感恩之情打动了他。
小朱病逝时,内心悲痛的父亲朱文军给大家念了一封小朱6月份写的信:“爸,儿子以前不懂事,对你和妈的婚姻总是抱有成见。部队的磨练和教育,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不知道该怎样回报爸妈的哺育之恩、叔舅的养育之情。我真心祝愿妈妈幸福,也希望爸爸您尽快找个老伴儿,互相有个照顾。儿子每月的津贴不多,但我一直给您攒着呢,等您结婚时,送您一台大大的液晶电视……”信还没有读完,亲人们都已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