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近年来,互联网的大力推广和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交友、旅游等带来了空前的便利;但也不可否认,互联网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快,甚至烦恼。
比如:网上垃圾信息的泛滥;比如:网上不法商业广告、淫秽内容的侵害;比如:网上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发生,等等。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并且,语言也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与专家、学者们从实践中共同积累与锤炼从而保存、流传下来的结果。每个民族的语言(及方言)都沉淀着其特殊的含义,都是一种独有的、无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而这些年来,网络语言的无序滋生及肆意繁衍,尤其是网络语言向生活语言及正规语言的逐渐“渗透”,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并且破坏了祖国语言的纯洁性和严肃性。更有甚者,近来闻说北京市还有意将“新鲜的网络语言”编进高中语文课本,实不知如此做法会对中国文化的未来产生怎样始料不及的影响!
只要上网稍微留心,我们就会发现网络语言一般都具备俗、闹、杂、浅、硬、乱、无聊、下流、牵强附会等特点。有人分析网络语言,因其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等杂糅在一起,于是,便把其大致分组为缩写型、谐音型、童语型、新语型。2001年,有好事者曾出版《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收集网络词汇1305条,正文38万字;当然,如今,网络词汇的数量与当年相比,定然是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为什么会产生网络语言呢?据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是为了语言的简单和幽默。而令人困惑的是,是否把“再见”说成“白白”、把“这样子”说成“酱紫”、把“呕吐的对象”说成“偶像”、把“愤怒的青年”说成“愤青”话语就简单了?是否把“我”说成“偶”、把“美女”说成“霉女”、把“喜欢”说成“稀饭”就幽默了?更不要说,还有许多网络词汇,如饭替、恐龙、寒促、菜鸟、人球、白奴、禁电、飞鱼族等等,不仅在网络上见怪不怪,而且时常在一些电视主持人的嘴里或报纸、杂志上频频亮相,更成为一些时尚、时髦或另类青少年的口头禅——你听不懂吧?听不懂,你就是“老土”;听不懂,你就是“现代文盲”!
不错,同社会、同社会上的许多事物一样,语言也是发展的、变化的,如今的时代,更是一个开放的和具有包容精神的时代。我们有足够的宽容心态容许新生事物的出现,但前提,你总得是正确的、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才行。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不能不承认,某些事物的存在,是得有一定的环境、范围等限制的——在游泳池里你固然可以穿泳衣,上班、上街、拜访亲朋好友你总不该仅穿个“三点式”吧?同样,网络语言脱离了网络环境,便成为了令人堪忧和让人不可接受的语言了——事实上,脱离了网络环境的网络语言,哪里是在“创造”新的语言,简直就是在不顾及任何汉字规律的情况下凭主观臆断在生造、硬拼词汇!脱离了网络环境的网络语言,简直就是在糟践我们固有的语言!甚至是对于我们民族语言的侮辱!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互联网的上网人数已达9880万,而实际人数还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我们必须看到,互联网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语言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并不仅仅关乎“语言”自身。我们虽然不应该因噎废食、不应该谈虎色变,但是,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语言,至少,有关部门也需要拿出一个明确的、权威的态度来。
关海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