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的药店招牌也用双语(左为弗语,右为法语) 摄影 秘小胜 |
近日,购物网站eBay终止了一桩令人咋舌的拍卖交易,其标的竟是欧洲国家比利时。交易发起人原比利时记者西克斯说,尽管这只是个玩笑,但他想借此传递一个严肃的信息:比利时是无价之宝,虽然政客不珍惜它,但国民必须尽一切力量来呵护它。
法语曾是惟一官方语言
事情缘起于比利时新政府的组阁危机。比大选于6月10日举行并于当天结束。然而由于讲弗拉芒语的政党和讲法语的政党在改革问题上分歧巨大,新政府至今无法组成,这让不少有识之士不免担心。
比利时总人口1000余万,北部的弗拉芒区人口约600万,同荷兰接壤,这里的居民讲弗拉芒语(严格来讲算是荷兰语的一种方言,书写基本相同,但发音差异很大)。南部瓦隆区人口大约340万,同法国接壤,居民讲法语(其中7万人母语是德语)。最后,就是位于中部的首都布鲁塞尔,这里是双语区,政府机构和公共设施都用弗语和法语双语标注。
比利时1830年建国时,官方语言是法语,并不存在语言之争。那时瓦隆区远比弗拉芒区富庶,而法语又是整个欧洲的“贵族语言”,弗拉芒区的贵族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那个时候,弗拉芒区只有底层居民才不讲法语,该区邻里之间话家常,甚至会笑某人“连法语都不会讲”。当时,法语也是比利时军队的通用语言,弗拉芒士兵在执行任务时禁止使用弗语。但不少参军士兵都是出身弗语区穷人家的孩子,据说一战时不少弗拉芒士兵就是因为听不懂军官的法语命令,而妄死在了德军的枪口下。这一痛苦的往事后来成为弗拉芒分裂分子常常使用的借口之一。
语言不同,大学分了家
二战后,瓦隆区衰落,而弗拉芒区则开始腾飞。现在比利时约80%的出口额都由弗拉芒区企业完成。伴随着弗语区的崛起,法语居民和弗语居民开始因为语言问题产生摩擦。
比利时论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都是弗语区占优,但不少法语居民却不会讲弗语,这其中也包括现在的王后保拉,她是意大利人,讲法语而不讲弗语。
法语区居民的弗语水平,远远落后于弗拉芒居民的法语水平。但法语居民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说:“弗拉芒人肯下工夫学法语,因为法语是国际语言。我们为什么要优先学弗拉芒语而不学英语?”在弗拉芒区和瓦隆区,学校并不把对方语言列为必修,只在首都布鲁塞尔,母语之外的第一外语必是弗语或法语中的一种。比利时最著名的鲁汶大学和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也按照弗语和法语分了家,衍生成了4所大学。
国民不担心比利时分裂
一些弗语政客提出,弗拉芒区上缴的税收被用于支援法语区,“法语居民不努力工作,这是在占弗语区的便宜”。法语区政客也针锋相对,称历史上在弗拉芒区闹饥馑时,他们曾伸过援手。而且二战后兴建的包括布鲁塞尔国际机场在内的几项大工程,用的是全国纳税人的钱,但其收入却大多进入了弗区政府的口袋。在此次组阁危机中,弗语政党主张赋予地方更多财权。如此,弗语区上缴税收将减少,对法语区不利。法语政党因此坚决反对。
目前,比利时所有政党都分成弗语和法语两大阵营。此次参与组阁谈判的4个政党分别是弗拉芒语基督教民主党、弗语自由党和法语基督教民主党、法语改革运动党。比利时内阁成员数量为单数,普通大臣数量弗拉芒语和法语人数对半开。而政府首相职位,30多年来,一直由弗语人士担任。议会中,弗语议员人数略多于法语议员。语言问题经常给议院运作带来不便,比如一份文件要用两种语言同时书写,繁琐而费时。所以,比利时联邦政府的一些部门索性用英语写文件,而政府官员开会时,也经常用英语交流。
到9月18日,比利时组阁危机已持续了100天。其间有媒体刊登让比利时分家的设想。但事实上,在看守政府管理下,比国家机器仍在有条不紊地运行。如果不浏览媒体,根本意识不到危机存在。而且1987年大选后,也有过147天才完成组阁的先例。一位比利时朋友告诉记者,弗语居民和法语居民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重大矛盾,“都是政客为了选举挑唆的”。法语和弗语区也并不像外界想象中那样泾渭分明。比如布鲁塞尔既是比利时首都,又是弗拉芒联邦区首府,但这里的100万人口中,80%人的母语是法语。如果比利时解体,布鲁塞尔肯定站在瓦隆区一边,而弗拉芒区当然不愿就此失掉欧盟总部所在地。(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秘小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