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芬芳在人间
——追记新中国护理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教授
新华网兰州9月28日电(人民日报记者郭嘉 新华社记者曹智、李清华)如同一支燃烧的蜡烛,为护理事业劳累一生的黎秀芳走到了生命即将燃尽的时刻——远在美国的二弟黎模斌赶到兰州军区总医院时,病床上的她已神志不清了。
医护人员弯腰凑到老人面前,轻轻地问:“黎老,您看谁来看您来了?”
顺着医护人员的目光,黎秀芳朝二弟呆呆地看了一会儿,脱口叫道:“阿爹!”
接着她又喃喃自语:“阿爹……阿爹……我要回家……”
弥留之际,黎秀芳把长相酷似父亲的二弟当成了“阿爹”。从选择留在大陆从事护理事业的那一天起,她再也没有见到过她的“阿爹”……
2007年7月9日,黎秀芳在黄河岸边走完了饱经沧桑而又多姿多彩的一生——
她有68位亲人旅居海外,孑然一身的她却在祖国的大西北奉献了整整66年;
她长期从事护理教育工作,培养学生5000余人,其中不少人成为全军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的护理专家;
她创立的“三级护理”等理论制度,开创了中国现代科学护理事业的先河,从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推广一直沿用至今……
抉择·黄河的女儿 1917年3月3日,南京秦淮河畔,随着一声清亮的哭声,原籍湖南的小学教员黎离尘的大女儿黎模韫(后改名秀芳)出世了。
可怜的小模韫,刚刚5岁,弟弟、生母、继母就相继离世。家庭变故中,小小年纪的她便承担起照看弟弟妹妹的重任,直到11岁,才踏入学校门。
由于天资聪颖,特别是父亲对女儿不时进行的启蒙教育,让小模韫受益良多。她一入学就上了二年级,三年级上了一个学期后又直接跳入五年级,五年级上完,直接升入了女子中学。
一眨眼,黎模韫女子中学也快毕业了。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19岁的黎模韫看父亲情绪少有的好,大着胆说出了蕴藏心中已久的想法:
“阿爹,我想报考南京高级护校。”
“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父亲一脸困惑。
此时,黎家家境已大为改观,父亲黎离尘已在南京国民党政府任职。在家人眼中,学护理太脏、太累、太辛苦,说出去也不好听。
“阿爹,选择护理专业,不是我一时的冲动……我要让像母亲和弟弟一样的病人,不再痛苦地死去……”
听着女儿已经深思熟虑的话语,黎离尘才知道,幼年的不幸对女儿的人生产生了多大影响。无奈叹息一声后,父亲同意了女儿的选择。
考上心仪已久的学校后,从小就知道“提灯女神”——南丁格尔事迹的黎模韫做了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改名黎秀芳。她决心要做一名美丽得像花一样的白衣天使,给人世间带来秀美的芳香。
1940年1月,黎秀芳从南京国立中央高级护士学校毕业。学习成绩突出的她,被留校任教。然而,此时的她,心中却早已萌生了又一个大胆的选择:到大西北去!
还在两年前,无意中听了共产党人吴玉章的一次演讲后,她就和同学在去西北建设大后方的志向书上签下了名字。
两年间,同学们一封封发自西北的来信,更是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黎秀芳年轻的心。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校长,希望校长同意她去西北工作。
校长没有同意。
黎秀芳便与有着同样想法的同学张开秀、欧莲卿一起商量,决定明里不行,就暗里采取行动。经过精心筹划,她们分头以请假、休假之名,带上被褥和少量衣物,辗转来到重庆,准备从那里取道去往兰州。
身在重庆、已是国民党中将的黎离尘得知女儿的这个大胆想法后,坚决不同意,并很快为女儿联系好了工作。倔强的黎秀芳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经过软磨硬缠,她搭上了一架飞往兰州的军用飞机……
在黎秀芳生前居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她初来兰州时的照片。照片中的人物,明眸皓齿,身着蓝底白花的斜襟布衫,一派江南女子风采。
而此时的兰州,居民不足6万人。大街上,厚厚的黄土,一脚踩下去能冒起一团黄烟。黎秀芳住的土坯房,房顶漏雨,墙皮脱落。报纸糊的顶棚上,大白天都能听到老鼠的打闹声。碜牙的黑面馍是她们的主食,放到嘴里一嚼,“咯吱”作响……
然而,从走下飞机,踏上兰州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黎秀芳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兰州。
不是她没有机会离开兰州,也不是她没有比兰州条件更好的地方去。
到达兰州不久,黎秀芳很快就被任命为兰州中央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两年后,她又兼任了兰州中央医院附属高级护士学校教员。
1948年的中国,时局动荡。父亲黎离尘接连给仍在兰州的黎秀芳发来几封家信,催促她赶快回家,好与家人一起飞到台湾去。左等右盼,不见音信,慈爱的父亲直接飞到了兰州。
黎秀芳不想再伤父亲的心。她请求父亲给她3天时间考虑。
看着女儿那张执著的脸,父亲同意了。
3天的时间,黎秀芳想了很多很多。她想起了19岁那年的选择,想起了国民党当局的腐朽无能,想起了刚刚走入正轨的护校,也想起了黄土地上老百姓的病痛和苦难……
3天后,女儿背对着父亲哽咽地说出了她这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阿爹,我是护士,这里的病人需要我呀!”
黎秀芳怎么也没有想到,与父亲在兰州的这一别,竟成了永诀。
1992年,当黎秀芳来到台湾,父亲已经离世23年。家人告诉她,父亲去世时,对家人讲的最后一句话是:“要找到韫儿,接她回家。”
“阿爹,我来了……”在父亲墓前,黎秀芳长跪不起。
这是一个违拗的女儿对父亲倾诉的思念和内疚,可父亲却永远听不见了……
2005年春天,黎秀芳病重住院,从美国前来探视她的二弟和四妹,想把病榻之上的姐姐接到美国治疗。在大陆孑然一身的黎秀芳动情地对亲人说:“我在兰州工作生活了一辈子,去世后也要留在兰州……”
黎秀芳嘱咐二弟,在她辞世后,将骨灰用瓶子装上一些,埋到父亲身边。作为女儿,她要好好陪一陪父亲。
其余的骨灰,黎秀芳要求组织帮她埋在黄河岸边……从1941年来到兰州,黎秀芳就将自己的命运与黄河岸边的这座城市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66年,不曾分离。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