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师”难寻接班人
修眼镜手艺面临失传
几千元的眼镜坏了,王先生这才发现,眼镜店铺天盖地,却找不到能修眼镜的地方。费了一番周折,他找到一位隐匿于市井的老师傅,这位原上海眼镜二厂的退休职工,用了不到10分钟就修好了这副无数店家都断言不能修的镜架,最后结账,仅仅10元。
老师傅隐匿小店铺
青云路眼镜城的一隅,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铺内,一位老人戴着老花镜端坐在工作台前,正在摆弄一副断脚的镜架。几分钟后,镜架完好如初,老人递给顾客:“好了,5元钱。”客人戴上眼镜,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再会,老徐,保重身体,下次还来找你修。”
老人名叫徐荣华,73岁。16岁入行学手艺,成为一名眼镜匠,57年过去了,老徐仍不愿放弃这个身份。
青云路眼镜城过去的名字是“上海眼镜二厂”,如今老厂早已不在,各种眼镜店纷纷开出,老徐所在的小店相比之下有些寒酸。
“我们算是这里的老字号。”老徐对记者说,口吻中带着自豪。这家小店原是老厂的“三产”,老厂倒闭后,小店一直支撑至今,员工们都是眼镜厂的退休职工,彼此间都是老朋友。10年前,已经退休的老徐被召回小店,干的还是老本行——眼镜维修。
半小时内,老徐手上的活儿没有停过,损坏的眼镜源源不断地送到他的手中,但最大的一笔生意也只收10元钱。“赚点葱姜钱,主要是闲不住。”老徐说,修眼镜不为赚钱,权当锻炼身体。
“老枪”陪伴50多年
老徐的工作台依旧保持着半个世纪前的风格,手工打造的工具粗糙但可靠,其中老徐最得意的宝贝是一把汽油喷枪,这把“老枪”陪伴着老徐从一个小徒弟变成了老师傅。
用打火机点燃喷枪,老徐脚踩风箱,随着“嘎吱嘎吱”的声响,火苗喷涌而出,把镜框烧得通红。老徐手持一根银丝,点在断裂处,将零件焊上,最后把镜框放入冷水,“滋”的一声,镜框修复如初。这种“银焊法”是眼镜维修的老手艺,但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早在青云路上还只有上海眼镜二厂一家门市部的时候,老徐是名熟练的镜框制作工,当时的工艺全部依赖手工,他对眼镜的结构了如指掌,所以每一个熟练工同时都兼备修理技能。但很快,机器流水线取代了人工流水线,传统手艺渐渐被淘汰。
“生产眼镜,人工的确没法和机器比,但修理眼镜,还得靠人工。”不甘寂寞的老徐成为了一个眼镜修理匠,在喷枪风箱的“嘎吱”声中,继续着他的事业,但他渐渐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独,曾经的同事多已老去。据老徐所知,如今仍在从事这份工作的老师傅,仅他一人。
老手艺恐后继无人
“我们这批人是最后一批,等我们做不动了,这门手艺也就断了。”老徐说,青云路眼镜城这么多家眼镜店,能修眼镜的仅他一人。
记者问他为什么不招个徒弟。老徐淡然一笑:“不可能的事情,我的两个儿子都不肯学,现在的年轻人谁肯来学?”
老徐说,修眼镜利润微薄,工作又枯燥,年轻人不感兴趣。如今,这门手艺能否传承下去,老徐已经顾不得了,他只想着多做几天,一是自己愉快,二是方便别人。但是他也明白,总有做不动的一天,有时难得休息一天,第二天店里待修的眼镜就堆成了山。
“我要做到100岁,干得越多,寿命越长。”老徐笑着说,但眼神中隐隐闪着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