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延伸
本报记者 杜萌
“我们原来只注重从内部挖潜的封闭式人才观,后来转变为整合内外人才资源的开放式人才观,牵住了"人才兴检战略"乃至工作全局发展战略的"牛鼻子"。”说起黑龙江省检察机关近三年来在引进人才方面所做的工作,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国栋很是自信。
“不过,形成现在这种局面我们也是经过一段艰难探索的。”10月8日,王国栋向记者讲述了黑龙江省检察机关灵活的“人才经”。
曾几何时
深受办案人员青黄不接困扰 2005年初对全省检察队伍的一次周密调研,让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的高层决策者们清楚地看到了所面临的“人才危机”:
在全省181个基层检察院中,编制30人以下的有76个,一半以上基层检察院没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法律专业本科学历的干警。
全省检察队伍中具有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共有1694人,但第一学历本科和第一学历法律专业本科的干警分别仅占干警总人数的8.5%和4.3%,硕士研究生仅占干警总人数的1.1%。
全省检察队伍3年中通过司法考试的仅有89人。
全省检察队伍中有1441名检察官退休,有办案资格的人数逐年下降。
分布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基层院尚空编712个名额。
职务犯罪起诉率达不到50%;整个检察队伍存在执法不规范、办案质量低、违法率高等问题。
“尽管几任检察长都在检察队伍建设上下过大气力,但在大的历史环境的影响下,要从根本上解决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有一个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王国栋说。
据介绍,黑龙江虽然有着全国闻名的大厂矿、大农场,但因其高度集权的组织形式酿就了粗放型管理观念和固有习性,难以与沿海和中部地区同步发展。
就检察机关来看,这里有农垦、森工、铁路检察院等所属不同部门的区别,诸多检察院因地处偏僻而不得不降低入院“门坎”,让大批工人、转业干部或机关调剂的干部从事检察工作……
制度先行
五大措施奠定依法引人基础 “2005年省检察院的主要任务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在2005年1月27日召开的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时任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的姜伟在所作的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承诺,要“把案件质量作为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每一起案件都要追求结果正确、实体正义、程序合法、社会反映良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证据的检验、历史的检验,省院决定用3年时间实现检察工作整体质量的明显提高”……
王国栋告诉记者,当时省检察院决策层清醒地意识到,要实现这一承诺,整体提高检察工作的质量,关键在人。
从那时起,一个着眼于检察队伍和事业长远发展目标的“人才引进战略”有了最初的轮廓。为广招人才而采取的“五大措施”也为后来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为争取社会支持,省检察院从两个方向发起“突击”:向省委、人大、政府寻求支持;与检察机关的兄弟单位及省内外相关高等院校协商求助。第一时间内,省委批示、人大答复、政府拨款;第一时间内,求助得到了积极响应。
为保证引进人才的质量,黑龙江省检察院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制定了四类标准,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年龄、学历、专业、职称、职级和身体健康状况提出相应具体要求,对报名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通过面试后还要征求用人单位意见。
省检察院将人才挂职的时间确定为:从北京、天津检察机关和省外高校引进的人才挂职一年;从省内高校引进的人才和大学生志愿者挂职及服务时间为两年。
在《黑龙江省检察机关挂职副检察长管理工作暂行办法》中,记者看到,引进人才的管理工作十分细致,包括建立管理信息卡、实行规范管理、动态考察等等,最后还要写出书面鉴定存入个人档案。
在引进人才生活保障方面,省检察院从不降低外省挂职人员生活水平的标准,决定由所在挂职单位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每一入选的青年志愿者能够享受每月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和年交通费用。当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其报考国家公务员时将根据相关规定享受优先录用的待遇。
才尽其用
“外援输血”为基层院带来生机 招募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来了。
招录的大学毕业生来了。
省内高等院校、法律科研院所选聘的教授、副教授来了。
北京、天津选聘的检察业务骨干来了。
著名高等院校的在读法学博士、硕士来了。
谈起当时基层院领导争抢人才的情景,姜伟检察长笑说“大家是各显其能”。
张剑秋,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法系主任、教授、在读法学博士。
赴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就任伊始,张剑秋就把精力放在抓“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工作中。他针对执法办案中重实体、轻程序、案件定性不准确等突出问题开办专题讲座,并主动承担了该院的研究课题,根据实际需要为干警制订法律知识辅导计划。
刘生亮,中国人民大学在读法学博士。
来到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检察院挂职检察长助理后,恰逢该院渎职侵权部门与公诉部门在办理一起盗伐林木案件时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玩忽职守罪存在争议。刘生亮协助办案人员分析该案犯罪要件的构成及适用法律,最终确定按涉嫌玩忽职守罪提起公诉。
杨凯,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检察员。
赴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人民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后,杨凯接手了一起涉嫌贪污一百多万元、挪用四百多万元公款案件的侦查工作。他带队到北京调查取证,利用自己信息渠道多、办案经验丰富的优势,制定侦查谋略并参与审讯,仅用一周时间就获得突破性进展。
不同以往
案件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基层院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成风气;求贤若渴成风气;差距意识激励进取成风气。引进的人才深入办案第一线,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实践中发现了很多研究课题。”黑龙江省检察院干部处有关负责人说,全省如此大规模地引进人才,使得检察机关与省内外高等院校之间、与发达地区检察机关之间形成了互利、双赢的格局,全省检察工作受益于外部人才和智力的强力支持,这与以往只注重从内部挖潜的封闭式人才观相比,显示出极大的不同。
“抓住了工作中的"牛鼻子",我们的工作有了明显变化。”王国栋说。
来自黑龙江省检察院的统计数据表明:近三年来,在全省181个基层院中,没有第一学历专业本科人员的基层院从53个降至36个,没有第一学历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层院从91个降至63个,全省检察队伍中法律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由20.6%上升到69.1%。
更深层次的变化潜行于基层干警的执法观念、工作标准、科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中。
记者从黑龙江省检察院了解到,近三年来,全省自侦案件在侦结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方面持续提升;2004年,省检察院在省直机关目标管理评审中不达标,2005年被评为达标,2006年进入省直机关优秀行列。
“得到这样的社会评价和认同,不是一两个人能做到的。”王国栋感慨地说。
今年1月,姜伟在第十二次全省检察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说,2003年至2006年职务犯罪案件的起诉率由83.47%上升到94.90%;有罪判决率由18.52%上升到86.62%,“案件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本报哈尔滨10月8日电
编后 基层检察人才紧缺不只存在于黑龙江,同样困扰着其他地方。
从黑龙江省检察机关的做法中可以发现,获得人才除了高强度的培训外,还必须突破引进模式,盘活人才资源,将现代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高素质、高技能、德才兼备的人才引进、充实到检察队伍中,激发队伍活力。
解析黑龙江的做法,不难看出,要实现以人为本建好队伍,则应有识别人才的眼光、容忍人才的气度、用好人才的能力、留住人才的本领;应坚持科学的用人观念,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盘活和挖掘人才资源,让人才不断脱颖而出、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