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建兵陈德华,甘孜州公路局甘孜公路分局工会主席、雀儿山五道班班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这位土生土长的德格人,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雀儿山上一呆就是25年,在护路岗位上一干就是25载。
9月29日,雀儿山五道班班长陈德华从山上下山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采购推土机配件。“马上进入冬季了,推土机可坏不得。”陈德华说,前几天备完防滑沙后,雀儿山公路开始进入冬季的考验期。
“养护好公路是我们最大的职责。”25年前,陈德华第一次登上雀儿山时正值“黄金季节”,但从小就听说“山鹰飞不过雀儿山”的他依然吃惊不小,因为这里除了石头,就是那条蜿蜒曲折的317国道。从此,陈德华开始和工友们在这个“春夏不长草,氧气吃不饱,终年雪不断,四季穿棉袄”的雀儿山上养护10公里长的公路。工作久了,陈德华摸索到规律:要利用好难得的两个月相对无霜期养护好公路,还有就是春夏交接时对雪水泥石流的防治,更要全力保证公路在近9个月的风雪天里畅通无阻。“还真离不开这推土机。”一边选购配件,陈德华说,推土机可是道班工人的“宝”。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陈德华因为推土机差点要了自己的命。
1991年4月,一场春雪密密实实地下了一夜。凌晨4点过,陈德华进了机房,烧火化雪,将热水掺进发动机的水箱。因山上气温太低,推土机每次出动前的准备工作就要花去两三个小时。
一切准备就绪,陈德华将推土机开出机房,一看,“哪里还有路!”陈德华说,就连仅有的堡坎、崖石———平时熟悉的参照物全盖在雪下。
陈德华跳下驾驶室,“跟在我后面开!”他一边说一边跳进“雪海”,雪淹没到他的大腿,人体成了活路标,履带式推土机循着陈德华的脚印一寸一寸地往前挪。2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4小时。
快到海拔5050米的垭口时,猛烈的“风绞雪”突然间把陈德华罩了个严严实实,他倒在雪地上,不省人事。被送回道班时,他的工作服、棉裤早已冻成了冰,只好用剪刀铰开。工友们七手八脚地给他灌白酒,用雪搓身子,一个多小时后他才醒过来。醒来第一句话就是,“脚在不?”“在,在。”工友们抬起他的脚来让他看。
看到自己的脚还不曾“搬家”时,陈德华又快乐地抖动着浓黑的八字胡须,风趣地说:“那就好,我还可以上班……”
对于走过雀儿山的人来说,陈德华就是他们的“保护神”。每年9月中旬,雀儿山进入的冬天:大雪纷飞,一片白茫茫,分不清哪里是悬崖哪里是路面,一旦出事就是车毁人亡。车到雀儿山垭口,驾驶员都异常小心,遇到“风绞雪”时更不敢贸然行动。每到这样的紧急关头,陈德华就会出现在汽车前,大声招呼司机“跟我来!”他用自己的身躯作“路标”,一步一步地引导车辆过山。
陈德华说,看见一辆辆汽车安全通过雀儿山,是他最大的幸福。“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希望看见雀儿山的隧道打通。”他说,“那样,五道班和所有进藏的人一样可以平安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