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图:闲来聊聊天 扎堆话变迁
图:小区黑板报 大事小情瞧
李斌 冯杰 摄
“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党中央一再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和谐,是人类社会美好的向往,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追求。近几年来,3000万三晋儿女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致力于全面发展经济的同时,创造性地建设和谐社会,使三晋大地出现了生动活泼、崇礼尚德的良好局面。在十七大召开前夕,记者深入基层民众,记录了几组普通人的普通镜头。
黑板报见证小区变迁 临汾市市府小区的黑板报很有名气。“那是我们自办自看的小区报”,住户们说。不过,“小区报”常常会惹出些麻烦,这麻烦说起来还挺拽心的。原来,9月份第180期黑板报出了篇署名众声的文章,题目是《议狗患》。一时间,养狗与反对养狗的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你说“养狗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体现”;他嚷“随意放狗溜狗是没有整体观念的自私行为,是和文明格格不入的”等等。
黑板报一时间成了“饭桌报”“乘凉报”。茶余饭后,人们不停地变换角度,一会儿客串正方,一会儿又替反方出场,好热闹也好认真,有时候一家人也因为观点相左而引经据典、摇头晃脑,惬意地看着对方理屈词穷、偃旗息鼓。很快,这场辩论还波延到其它社区,话题也由辩养狗延伸到辩绿化、辩文明、辩和谐。
辩论是执着而有意义的。住户卫斌说:“不文明的养狗行为一定要纠正。咱这个小区是文明小区,又有年龄较大的居民,狗患对老年人的安全有隐患。”高鸣凤老人说:“养狗的事早就该管起来了。”针对反对者的立论,宠物爱好者立刻反击,认为现代生活需要丰富多彩,需要广泛多元。10号楼居民樊玲凤说:“我看养狗是一种时尚,时尚的东西就有存在的道理嘛!”管理部门始终在关注这场自发的小区辩论,最后整合两种意见制定出《小区领养宠物管理办法》。现在,养宠物的知道要管好它;不养的懂得要欣赏它。小区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反倒有了几分活力。
小区的黑板报从1991年开始创办,每月一期,到现在整整15年了。刊登的都是小区里的大事小情,有衣食住行的,有公德褒贬的,它融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居民喜闻乐见。“总编辑”贾忠贤说:“黑板报的稿子是要严格把关的,不仅看质量,还看讲政治、讲正气,马虎不得。”市府小区有居民800多户,人口4000多人,有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小学生近200名,每年寒暑假长达三个多月。一期“孩子们怎样过假期?”曾引起过热论,由此小区少儿假期辅导站应运而生。10年来,辅导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课桌暑期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放映爱国主义影片,讲授交通法规知识讲座,开设法制、绘画、书法、写作培训班,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欢迎。沈大妈说,孩子们有了好去处,大人做事也安心塌实了。今年暑期,解放路办事处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又向少儿假期辅导站捐赠图书200多册、光盘100多盘,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还专门为孩子们设立了图书专柜。孩子们在自己的空间内做游戏、学知识,更为小区里留下了天真的笑意和可人的热闹。
小小黑板报,幸福大家庭。记录身边事,感受政策情。
李 斌 张汉桥
健康扶贫惠农家 一支由省城专家组成的健康扶贫义务医疗队离去已3个多月了,盂县西烟镇南社村村民却仍记忆犹新:“专家上门免费看病,破天荒呀。”
5月29日7时30分,南社村村委会和村卫生所里人声鼎沸。这一天,医疗队将来村里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普查,宣讲健康知识。原本宁静的空气中跃动着一份异样的欣喜和渴盼。方圆百里的村民,有的骑车,有的开三轮车纷纷涌向这里。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拿着鲜艳的花环,用朴素的方式迎接这支队伍的到来。8时整,医疗队员们刚下车,就被等候的群众团团围住。
南社村1700多口人、4200多亩旱地,村民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鲜菜和肉。由于交通闭塞,自然条件相对落后,加上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健康意识的淡漠,大多数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一位七旬老人在儿女们的搀扶下来到义诊现场,专家嘘寒问暖,给老人做了全身检查,并耐心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老人的女儿动情地说:“俺们村里人太需要你们了。谢谢你们让俺有了一次孝敬老人的机会。”在另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屋子里,挤满了前来体验刮痧和推拿疗法的村民。一位老大爷满心疑惑道:“看病不要钱?俺这辈子想都不敢想。”老大爷告诉医生,他从来不看病,没钱,生了病,睡两天就挺过去了。夜幕降临了,许多村民还在排队等候检查。
6月16日,这支由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山西工作站组织的医疗队再次来到这里。尽管相隔10多天,前来就诊的村民仍络绎不绝。一位患血栓的患者手臂弯曲,活动困难,专家给他耐心讲解日常保健与康复知识,并手把手教他做功能训练。工作人员还把村民的常见病,如高血压等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治疗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一遍。义诊结束后,工作站人员又挨家挨户把药品送到村民手中。
现年49岁的妇女李爱凤,被检查出患有多发性子宫腺症、卵巢囊肿、畸胎瘤等三种疾病,腰经常疼得直不起来。义诊后,工作站人员用车把她接到爱心医院做了手术,并提供食宿和部分手术费用,临走还送给她大量营养药品。回去后,李爱凤逢人就说:“健康扶贫专家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面对群众的信任,该站赵迎恩主任深感欣慰:“老百姓的就医问题是事关社会和谐的大事。目前,我们已逐渐摸索出一条乡镇卫生院与省城爱心医院专家"联诊联治"的新路子,希望通过更多社会力量的关注,使优质医疗资源向边远农村不断延伸,以最终形成一种解决乡村医疗困境的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邬帅莉
“健身学堂”办得红火 清晨和傍晚,夏县县城的一些老人和孩子,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莲湖公园跳舞、打拳、舞剑,体验人生乐趣。“莲湖公园义务健身学堂”是卫秦晋、邢俊霞、关有晨、张海森4名退休老干部办起来的。
卫秦晋的老伴说:“10年前,平常就喜欢文体活动的老卫从县工商联合会退休。他和我商量,咱退休了还应该做点啥事。我们就买回录音机和各种舞曲磁带,每天清晨在县城广场练跳舞。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舞队来,成了县城的一景。”去年,莲湖公园建成后,老卫夫妇找到园领导商量,想在公园办个健身学堂,让这里成为人们健身娱乐的好地方。他们的想法得到园领导的支持。夫妇二人又找来几名老干部,共同成立了“义务健身学堂”,先后筹集8000多元,买回收录机、VCD机和磁带。从此,每天早上6时、晚上7时,舞友就开始一块跳健身舞、练太极剑,围观的群众受他们吸引,也主动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中。
卫秦晋他们不但引导人们参加健身,还义务承担起莲湖公园的警卫、维修等工作。他们轮流值守,看到小孩乱攀树木、游人采摘花果,就上前劝止。发现舞池或花园的磁砖破损、健身器材螺丝松动等,就主动去修理。在这个温馨的小环境里,经常会发生令人感动的一幕,去年10月的一天,一个7岁男孩不小心从3米多高的拱桥上掉到湖里,卫秦晋见状,衣服也没脱就跳进冰冷的水里,将孩子救上岸,而他自己已经冻得浑身发抖。
为不断扩大健身项目,使夏县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卫秦晋他们又请来夏县民间吹拉弹唱的爱好者,办起“过把瘾”栏目。每逢星期天,蒲剧、眉户唱腔的爱好者,就在这里登台献艺,尽显风流。最近他们利用暑假,请来国家级太极拳教练,招了20个10岁到14岁的少年进行太极拳训练。为了能让他们坚持下去,老卫自己贴补学费。双胞胎郭美娜、郭小娜家境贫寒,老卫主动给姐妹俩承担了100元的学费,姐妹俩从此学得更来劲了,还被教练当作示范学员给大家演示。采访时,身体硬朗的卫秦晋告诉我们:“我就是想尽自己所能,把夏县文体活动义务搞起来,让社会更加和谐,让每个人生活得更加快乐。”
本报记者 王 珏 本报通讯员 张秀峰 赵平杰
小药箱送到咱农家 “没想到药店的手续这么快就能办好。如今村民在我这儿就能买到药,小病小痛不用出村。”8月5日,泽州县大箕镇两圪坨村村民李二旦高兴地对记者说。李二旦是个家境贫困的残疾人,多年来,他总想着能靠自己的一些医药知识看病卖药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更好点。但由于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拮据,办药店的想法始终未能如愿。今年7月,晋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樊林奎在该村慰问走访时,了解到他的事,当即按照“五优先”政策现场办公,为李二旦办理了药店的相关手续。
今年以来,晋城市药监人员深入陵川、高平等5个乡镇32个行政村,慰问农村贫困家庭、五保户78家,赠送家庭小药箱120个,捐款捐物计9600余元,发放安全用药宣传资料1000余份,清理过期失效药品25批次。当地百姓高兴地说:“政府没忘了贫困山区的群众,有他们做我们的守护神,村民用药不再担心。”
“山里人有了病就随便买点药吃,哪顾得上啥药品安全。”这是药监人员下乡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为改变贫困山区百姓买药难,吃药难,吃放心药更难的现状,工作人员走村串户,到乡村药店诊所、饭店餐馆明察暗访,了解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现状。根据山区情况,他们送药、送法、送服务下乡,把家庭日常用药送到乡村药店、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现场讲解安全用药常识和自我维权意识,并各尽所能帮扶困难群众。泽州县柳树口镇张路口村是个仅有100余人的自然村,居住分散,严重缺水。村民用旱井蓄水,最近的水井在5公里以外的镇上。工作人员来到村民张有富家中,看到他卧病在床,水缸也见了底。局办公室小徐二话不说,挑起水桶就走。在阳城县次营镇谭村,工作人员专程赶到离中心村5公里的自然村,看望70多岁的老党员田培英时,他正在地里种玉米,工作人员当即下地帮他干活。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连连称谢说:“多年不见的好作风又回来了!”打扫房间、洗衣做饭、捐款捐物,在送药下乡期间,大家通过自身的言行,使贫困山区的百姓感受到一丝温暖。
本报记者 王 珏
敬老理发店里乐呵呵 运城市南风日化厂北侧的巷口,立着一个“老杜理发店”的招牌。老杜其实不老,真名杜英杰,今年39岁,但他为老年人理发已有20年光景了。店面不大,仅有10多平方米,又住家又待客。9月3日下午,床上和沙发上坐满了等候理发的老者。大伙说,杜师傅像块吸铁石,只要你来一次,就让他给“粘”住了。“日子好了心情就好,心情一好,挨着谁都是温暖的。”生活幸福了,这人也爱扎堆儿。
八里铺村65岁的周志清老人说:“我从50岁开始就一直在这里剃头刮脸。主要是杜师傅技术高、收费低,而且待人好。”前几年在这里理一次发只花两元,今年刚刚涨到3元。有时,老人的钱不够或忘带了,杜师傅就一摆手说:“算了吧。”“谁能就真的算了,现在看病有新合作医疗,农村也开始有了最低生活保障,孩子们每月给零花钱,谁还缺这点钱?”剃完头、刮完脸,周志清老汉惬意地摸摸头、揉揉脸。64岁的李全生接过话茬说:“看你老汉过上好光景烧的。”几位老人互相打趣逗乐,一旁忙活的杜英杰抿嘴笑着。虽说理了20年发,但杜英杰并没有挣下多少钱。很多时候,好手艺都被他豁达地送了人情:“咱吃的住的穿的一天比一天好,带着感恩的心态看社会,就会觉得生活在这个时代,本身就够幸福了。”杜英杰这样回敬嗔怪他的妻子。
王大村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一个多月没来了,杜英杰一打听,原来老汉病了。他通过电话联系到老人,骑车上门为老人理发。老汉给他20元,说这是跑腿费,也是全家人的心意,可他坚持只收3元。后来,每隔半个来月,他就上门为老人理一次发,从不多收一分钱。
一次,八一市场有一个失去双腿双手的残疾老人,靠滑轮一步一挪来找杜英杰。杜英杰听见门外有人喊他,便把这个残疾人从门外抱到店里,张罗着为他理发。此后,这位残疾老者成了他的常客。
杜英杰手艺好、人气旺,从2000年以来,先后有几家大型美发中心的老板上门请他,他都没去。他说:“我在这个地方干了20多年了,与数不清的老人有了感情。他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董应赞 杨克民
昔日好媳妇 今成好婆婆 “国燕,快吃饭,鸡蛋冲好了,别凉了。这娃,生了孩子要注意身体,落下个毛病,妈可不安心!”
8月24日晨,万荣县南解村范桂叶正为儿媳妇贾国燕张罗早餐。听着婆媳俩的对话,能感觉到这是一个温馨的家庭。3年前,记者曾采写过“孝敬婆婆的范桂叶”,如今,已做了婆婆的她,对待媳妇同样关爱有加。
3年前的采访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记者一进范家门,便看到患脑血栓的婆婆大便失禁,床铺上到处沾着粪便。范桂叶不嫌脏臭,直到给婆母收拾干净,才不好意思地说:“让你们见笑了……”
一个儿媳妇如此善待婆母,让记者感到惊讶。范桂叶却淡淡一笑:“老人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如今有了病,做晚辈的侍奉老人是应该的。”当时范桂叶侍奉患病的婆婆已有4年了。4年中她同婆婆睡在一起,为婆婆端屎送尿,擦洗身子,从不嫌烦。夏天,她经常背着婆婆到澡堂洗澡、到理发店剪发、到凉爽处消夏开心,尽量减少老人的孤独感。村里人说:就是亲生的姑娘也很难做到。婆婆去世了,在葬礼上,南解村党支部、村委会将一块写有“尊老敬贤、乡梓称范”的镜匾赠给范桂叶。
范桂叶心地善良,忙了家里忙地里。今年3月份,范桂叶的儿媳妇贾国燕生了个女孩,她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每天给儿媳国燕三顿、五顿变着花样吃。对婴儿的尿布,她总是洗刷干净后再用开水消毒,为产妇房间开窗通气,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国燕的娘家妈对范桂叶说:“亲家,有你照顾我闺女,我一百个放心!”
范桂叶精心侍奉患病婆母、关爱儿媳的行为,对儿女影响颇深,儿媳妇贾国燕也很孝敬婆婆,每月领了工资总要给婆婆零花钱,每到换季或过节都要给公婆买新衣服。家里做下好饭,国燕就把嫁在本村的两个姐姐叫来一起吃。左邻右舍都羡慕这个和和睦睦的贤孝之家。
本报记者 庞雪峰 本报通讯员 王成林
“留守儿童”辅导日记 在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日渐增加。暑假期间,运城学院外语系的同学决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夏县的“留守儿童”做点事,让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让他们的家长少些牵挂,让社会多一些和睦。
7月2日:办个英语辅导班
今天,系支教小分队一行14人来到夏县水头学校。一座三层教学楼矗立在校园中央,绿树成荫,整洁卫生。环境比我们想像的要好得多。但校长却说,由于学校没有英语老师,上课只好放录音。这让我们深深地震撼了,学校的硬件与软件是这样的不和谐。在校长帮助下,我们很快确定了支教计划。部分队员协助各班老师做好复习考试工作,另一部分为高年级“留守儿童”办一个英语辅导班,帮他们解决进入初中学习英语可能遇到的困难。辅导班招生的消息一传出,孩子们纷纷来报名,当天就有了几十名同学,明天就能开课了。
晚上,我们一起研究授课计划,夜深了仍没有一丝睡意。
7月3日:首次英语辅导课
早晨,我准时踏入教室。孩子们齐刷刷站起来:“老师好!”我由学生突然变成老师,顿时感到热血沸腾。面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恨不得在最短的时间教会孩子们最多的知识。我教孩子们用英语介绍自己,教孩子们学唱英文歌。这时,门口出现了一个弱小的身影:“老师,我也想学英语。”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瘦瘦的小手不停地搓着衣角。教室里却炸开了锅:“老师,她不会发音。”“老师,她有毛病。”“老师,她是我们班最笨的。”我突然觉得心酸,走过去轻轻拉起孩子的手:“进来吧,小朋友,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学好!”
从此,教室的角落里多了一个听讲认真、发言积极的小女孩,也多了一幅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和谐画面。
7月8日:多呵护“留守儿童”
支教生活丰富多彩。课余时我们走访了几个低保户,看望了96岁的老八路。在对10多户“留守儿童”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在家,其余都在外打工。孩子们都是爷爷奶奶带着,“父母”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既亲切又陌生。我问一个小女孩:“想不想爸爸啊?”“不想!”“为什么?”“爸爸在外头给我挣学费哩。”但话音未落,她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
农村的孩子需要素质教育,需要优秀教师,更需要严父慈母般的关心和呵护。
秦 仪
矿长是咱的贴心人 矿工出身的戴忠任宁武县栖凤煤矿矿长7年了。上任以来,他带领一班人努力构建和谐矿山促进安全生产,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取得了连续7年安全生产无事故,产煤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好成绩。
本世纪初,这座矿山因种种原因处于停产状态,戴忠临危受命担任矿长。如何使矿山尽快起死回生?戴忠认为,当务之急是干部以身作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矿山。他自己首先提出,不当“老板”当“班长”,变矿长“一言堂”为“群言堂”,从而使过去“矿长忙得团团转,班子成员没事干”的局面大为改观。戴忠身先士卒,每天领班下坑,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带动班子成员都跟着干,消灭了事故苗头。在他的影响下,矿领导班子其他人也表示,要不当“家长”当“兄长”,不当“看客”当朋友,改变动辄训斥员工的毛病,对职工予以兄弟般的关怀。过去,职工家属吵架打架闹离婚时,一些干部常常在一旁看热闹。戴忠他们上任后,经常登门入户与矿工们谈心,从而了解到一些家庭纠纷的内幕。原来,有的职工由于上班较早,妻子来不及做饭,每天吃方便面;一些大龄职工因找不到对象,同父母怄气。于是,他们决定一线职工早餐由食堂免费供应,班子成员积极为职工当“红娘”。几年来,80多名“光棍”经他们牵线搭桥喜结良缘。矿山小学三年前实行学生全免费,考上中学、大学至少奖励3000元。他们还投资百万多元办起图书馆,扩建体育场,家家安装了闭路电视,节庆日举办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和谐矿山人际关系。煤矿四周有水草沟等3个村庄200多户人家,矿山与周边村镇和谐,是构建和谐矿山的必要条件。为此他们提出,要不当“路人”当“友邻”。过去,一些人把煤矿当成“唐僧肉”,随意偷挖煤炭,盗窃建筑材料,不时引发争吵斗殴。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从关心群众疾苦入手,为周边村铺了水泥路,安装了自来水,每户农民同矿工一样,一年免费供应生活用煤3吨。煤矿招工和雇用临时工,周边村优先,先后安置150多人。
就这样,广大矿工逐步树立起热爱矿山、以矿为荣的主人翁思想,自觉与矿山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初步实现了班子和谐,干部与矿工、群众和谐,矿工家庭和谐的“三和谐”局面,促进了煤矿的发展。原煤产量由2001年的6.1万吨提升为30万吨,超原设计能力30%,取得了产煤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优异成绩。戴忠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并被群众誉为“和谐大使”。矿工们说:矿长是咱的贴心人。
张秀章
组稿:舆论监督部 策划:舆论监督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