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甚至化敌为友。"臧德胜是一名在朝阳法院刑事审判庭工作了6年的法官。就在一周前,他刚被朝阳法院授予"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藏德胜成功化解过一场折磨了两个家庭13年的"仇恨"。
他说,"和"就是换位思考、互相谅解、理性决断。
在臧德胜看来,"刑事法官需要解决大量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刑事案件的调解主要体现在这个领域。我们所面对的一方是因刑事犯罪而身陷囹圄的被告人,另一方是饱受伤害、痛心疾首的被害人或者被害人家属。双方的矛盾和积怨往往十分深刻。如何在双方之间达成和解,有效化解矛盾,成了刑事法官必须解决的课题。"
几年来经手的案件中,臧德胜记忆最深刻的是他去年办理的一起过失致人死亡案。案件发生在1993年。两个来自吉林的年轻人在北京打工时相识。在一次嬉笑打闹中,潘某不慎用刀误伤了自己的同乡,他慌忙将伤者送往医院,但人仍没能被救活。由于害怕,潘某在外潜逃了13年,期间被警方在网上通缉。
"受理此案后,我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到了被害人的母亲。她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等待了13年之后,带着老伴的遗愿来到法院,坚决要求以故意杀人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以告慰两位亲人的在天之灵。"
老人在臧德胜面前多次长时间的哭诉,这对老人来说是多年压抑的一种释放。"从谈话中我了解到,被害人是家中的长子,出事时两个弟弟还很小,靠他一个人在北京打工挣钱。案发后被害人的父亲不堪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8年前离开了人世。被害人的母亲多年来一直承受着痛苦的煎熬。她常常一个人来到被告人家的楼下久久凝望,似乎要找到一个答案。"
"我非常同情老人的遭遇,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然而,从被告人哥哥的哭诉中我们得知,被告人的父亲已含痛离世,妻子也已改嫁,留有一个小孩与奶奶相依为命,日子也是苦不堪言。"于是,臧德胜将这两家人安排到了一起,双方的沟通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被害人的母亲深深理解一个母亲的痛苦,她能体会被告人母亲的不容易。13年的愤怒和积怨被"理解"熄灭。在臧德胜的进一步调解下,被告人的哥哥变卖了自己的房产,赔偿了被害人母亲13万元。
"被害人的母亲跟我讲,虽然她不能原谅被告人,但是看在他母亲和孩子的份上,她希望法院可以轻判,让他早日回去尽到一个儿子和一个父亲的责任。"最终,潘某被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此,一个拖延了13年、折磨了两个家庭13年的案件,臧德胜运用简易程序在20天内顺利结案。
去年全年,臧德胜个人调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69件,调解率达到90%,为被害人追回赔偿款累计195万余元。(张蕾)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