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北京日报

“生活比虚构更精彩”(组图)

  刘雪岚

最年长的获奖者

  诺奖爆冷,近年似乎已成趋势。88岁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今年获奖,说是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

  若说莱辛本人也感意外,无非是因为实在提名太久,连她自己都产生了“期待疲劳”。所以她调侃地对记者说,这次大概是因为评委们看我太老了,随时可能归西,再不给就没机会了。

  莱辛从1950年发表处女作《青草在歌唱》,到今年7月出版长篇新作《克拉夫特人》(又译《裂缝》),共创作有长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近百篇,还有诗歌、散文、游记、演讲、自传、评论和戏剧数集,可说是少见的高龄多产。

  莱辛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题材广泛,主题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到社会、政治、文化、科学、情感、婚姻等诸多论题,为她赢得广泛声誉。作为优秀的英国作家,她荣获过欧洲几乎所有的文学奖项,并多次获得布克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次终于成为诺奖的第11位女得主,可谓是名至实归。

  非洲经历促成名

  莱辛早年的生活经历动荡而丰富,或许为她成为大作家提供了养料。她1919年生在波斯(今伊朗)的一个英国军人家庭,5岁时随父母迁居英属殖民地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的一个农场,在非洲草原一呆就是25年。

  少女莱辛倔强而叛逆,14岁便离开学校,外出打工谋生。她先后做过接线生、保姆和速记员,并在19岁时嫁作人妇,后育有二子。四年后莱辛因为担心丧失自我,成为“怨妇”,便选择离开了家庭。她后来回忆说:“整整一代女人,一旦生了孩子,自己的生命就仿佛停止了似的。她们中的大多数都变得神经质,因为她们的现实生活和学校教育的理想反差太大了。”离异后的莱辛积极投身左翼运动,加入左派读书俱乐部,并遇到第二任丈夫——来自德国的流亡共产党员格特弗莱德·莱辛,但这次婚姻也只维持了四年。

  1949年,而立之年的莱辛去国离乡,携子彼得回到伦敦,准备用行囊中的《青草在歌唱》叩开英国文坛的大门。来自非洲的新鲜故事让莱辛一举成名,自此她的文学之旅一路畅通,最终抵达瑞典文学院。

  写实之中有创新

  莱辛虽然很早离开学校,但从未放弃自我教育。她广泛阅读文学经典,其中狄更斯、吉卜林、劳伦斯、司汤达、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对她的现实主义创作观产生过深远影响。她的大部分短篇小说都是写实作品,长篇则有《青草在歌唱》、《暴力的儿女们》五部曲、《金色笔记》、《黑暗前的夏天》、《简·萨默斯的日记》、《好恐怖分子》和《又来了,爱情》等。这些作品多采取传统叙事,探讨现实问题,如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矛盾和黑人与白人的关系;当代知识女性如何面对家庭、事业的矛盾困境以及投身社会运动的考验;人到中年乃至老年的恋爱和感情生活以及两性关系的矛盾冲突等等。

  但是莱辛的现实主义作品并非平铺直叙,像奥斯丁或狄更斯那样的传统写实,而是反映了战后英国小说的一大特色:即写实与实验兼容并蓄。早在写作《暴力的儿女们》五部曲(1952-1969)时,莱辛就已开始尝试实验,她在第四部《被陆地包围》中放弃全知叙述,在结尾处还使用了日记的片段,在第五部《四门城》中,则完全用预言、神话和科幻替代了写实叙述。最广为称道的便是她在《金色笔记》中所采取的结构形式创新,使其成为写实与实验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色笔记》的故事发生在1957年的伦敦,女作家安娜·伍尔芙和好友莫莉均为离异后独立抚育儿女的单亲母亲,由此不难看出此书的自传色彩。安娜敏感多情、独立善思,因为男友迈克尔弃她而去,感情大受挫伤。再加上投身左翼运动感到幻灭,写作小说又遇到障碍,焦虑之下精神接近崩溃边缘。小说以安娜创作的小说《自由女性》为主线,占全书五分之一,中间分别穿插着她的黑、红、黄、蓝四本笔记本。黑色笔记讲述她早年在非洲的生活和她的畅销小说出版后的情况;红色笔记主要记录她的政治活动以及对此产生的困惑和幻灭;黄色笔记是她创作中的新小说《违禁的爱情》;蓝色笔记则是她日常私人生活的真实记录。四本笔记最后合为一本“金色笔记”,记录了安娜从分裂到回归完整的精神重生过程。于是分裂的笔记象征着安娜分裂的内心世界,合四为一的金色笔记又代表着她走向整合的精神状态,小说的内容与形式便达到高度的契合统一,莱辛本人在小说第二版的序言中也说,“我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此书的结构自己做评,是一种无言的表述,通过结构方式来说话。”

  虽然《金色笔记》的独特结构会使有些读者感到不适,有人甚至建议跳读,但小说的故事一定不会让今天的中国读者感到陌生。离异独居的安娜是个才华横溢的知识女性,也是个温柔细致的好母亲,但她同时也渴望得到异性的关爱,甚至希望能有个坚实的臂膀可以依靠。男友迈克尔是个成功的心理医生,家有妻儿,但他并不欣赏独立思考的作家安娜和牵挂女儿的母亲安娜,只喜欢温柔驯顺、小鸟依人的情人安娜,于是安娜只得在作家、母亲和情妇的三重角色中苦苦挣扎。好友莫莉也是女强人,但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儿子却让她苦恼不已。最后儿子在经历了自杀未遂的精神磨砺后,决定深入“敌营”,搬回大款父亲的豪宅居住,伺机用资本家剥削来的钱财为左翼革命事业做贡献。

  《金色笔记》的过人之处还有很多,如莱辛对女性性高潮体验的大胆探讨,对女性间情谊的生动展现,对第三者插足的细致心理描写,都会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莱辛与《金色笔记》主题相近的作品还有长篇《黑暗前的夏天》和短篇《到第19号房间》等,都已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的枕边书。

  科幻预言显关注

  《金色笔记》是莱辛承前启后的作品,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后,她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作品也多是以文明的解体、社会的崩溃乃至地球的毁灭为题材。但有趣的是她的表现形式却有了突出的变化,转而以科幻和预言为主,如创作于1979—1983年的“外层空间”五部曲《南船座的老人星:档案》,1971年的“心理空间”小说《堕入地狱简况》,1999年的《玛拉和丹恩》和2007年的《克拉夫特人》等。

  但是正如莱辛的写实作品不乏形式创新,她的科幻预言小说也充满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莱辛曾说:“最好的科幻预言小说都是社会小说”。这是英国文学的又一伟大传统,是自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到奥威尔的《1984》的传统。《南船座的老人星》虽然发生在虚构的外层空间,但是来自显贵第三区的女王艾尔-伊丝下嫁给第四区国王本-阿塔,并对落后的第四区进行改革的故事(见第二部《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却明显地影射着现实中的殖民行为或大国霸行。

  被誉为“预言史诗”的《玛拉和丹恩》以虚构的艾弗里克王国为背景,讲述在距今几千年后的新冰河世纪,大洪水过后,一对姐弟,9岁的玛拉和4岁的丹恩,一觉醒来发现失去双亲,从此流离失所,开始了充满艰辛和磨难的历险故事。但是莱辛曾在一次网上对话时对读者说,她并没有把小说看作是非现实的。故事开始是以很严重的干旱为背景的,而当今世界的很多地区都遭受干旱的侵袭。莱辛说住在非洲地区的人绝不会把它当作虚,她早年在津巴布韦就曾饱受干旱之苦。女人们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步行四五英里去一个井里打水,用一个桶装回来做饭,根本就没有洗漱用水。这就是可怕的干旱,就是她在《玛拉和丹恩》中描述的事实。可怕的贫困和人们的痛苦挣扎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她的新作《克拉夫特人》虽然虚构几千年前的人类进化,想象出纯女性的克拉夫特人社会。但在后期社会发展中,女人与男人如何共生共存,性别差异如何影响生活的每个方面,依然表现出莱辛一贯的现实关注。

  难以归类的多丽丝·莱辛

  莱辛是个极为勤奋的作家,几乎年年都有新作问世,创作风格和手法也在不断变化求新。她的作品涉及写实、科幻、预言、探险、惊悚、心理小说等,很难简单归类。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她没有很固定的读者群,没有产生爆炸性的明星效应。

  莱辛的写作风格时常招来非议,她也承认自己写作速度快,像劳伦斯一样,重灵感而轻雕琢,因为她就喜欢第一稿的新鲜感和生命力。其实,莱辛是个讲故事的好手,尤其是一些短篇小说,如《草原日出》,《穿越隧洞》,《喷泉中的宝物》,《爱的习惯》等,从景物描写到心理刻画,从情节铺垫到气氛烘托,从悬念设置到叙事构造,都十分精彩,可惜在我国尚鲜为人知。

  莱辛还是一个很有社会责任感、有道德担当的作家。她关注国计民生,富有政治热情,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对原子弹核问题表示忧虑,还曾专门访问巴勒斯坦,支持抵抗运动,她甚至还关心因为电视的普及而影响孩子的阅读能力这样的问题。80年代在对她的禁令解除后,她曾四次重返津巴布韦,著书撰文,十分关注非洲的干旱、内战、艾滋病和政治腐败等问题。她的杂文集,像《个人细微的声音》,《我们自己选择的囚笼》等也值得一读再读。

  纵观莱辛的“意外”获奖,再看近几年的诺贝尔获奖作家,从大江健三郎、凯尔泰斯、耶利内克到品特,他们无一不是关心社会政治、敢于直面人生、无所畏惧的社会批评家,或许正是他们的“道德担当”和“文学良知”共同铸就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这对于年年企盼诺奖的中国作家来说,或许能有些启发。

  “生活比虚构更精彩”,莱辛如是说。

  刘雪岚

  ,学者,翻译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最新消息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 胡锦涛任总书记(图)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 名单

  精彩推荐  
  代表风采
  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