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冕)前门外大栅栏、廊坊头条、东交民巷等近现代建筑“扎堆儿”的街区,有望得到整体保护。随着本市正在开展的第四次文物普查,全市首部近现代建筑普查专项档案将一同建立。
第四次文物普查中,近现代建筑首次单独成项,被纳入普查范围。
“文物部门将以区县为单位,结合区域性的危房维修改造项目,逐片逐区对近现代建筑进行调查和认定。”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危房维修改造中,有价值近现代建筑将等同于四合院,甚至文物古建加以保护。“以近现代建筑为主的整体街区及原有建筑,如前门外大栅栏等有望得到成片整体保护。”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市还将逐步建立全市首部近现代建筑普查专项档案,将这些“瑰宝”的信息一网打尽。
除了古建众多,北京旧城内保存了大量近现代建筑,它们是中国从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清朝晚期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特殊环境下,在古都城市内产生的一种新的建筑模式。专家介绍,这其中既包括引进西方古典形式和模仿西方文艺复兴建筑形式以及折中主义形式的建筑,如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等;又有以民族形式为主并加以创新的建筑,如著名的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
除了效仿文物古迹的“修旧如旧”等原则外,对于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文物部门将尝试新办法。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举例表示,随着时光流转,近现代建筑后期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因此考虑通过整治恢复其原有的建筑景观。比如东交民巷使馆区,在保护好现存的比利时、美国、荷兰等国使馆现有建筑的同时,采取逐渐消除历史上其他国家原有使馆旧址上的后期建筑,按照街区历史原貌和各国建筑特色,恢复历史上各国使馆原有的沿街建筑。RJ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