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龙 平谷区的老人们告诉记者,农村过年时讲究“请大戏”,再忙再穷也要想方设法演上一出,为的就是讨个干什么都“有戏”的口彩。如今,日益兴旺的文化广场活动给农民搭建了一个广阔丰富的大舞台。从爱看戏却看戏难,到自演自唱、歌颂和谐社会,京郊农民不必再眼巴巴地盼着这一年一出的大戏了,可以月月、周周、甚至天天都“有戏”。
今非昔比“穷欢乐”一去不回
“要是两只狗掐架,全村都能出来看!”这就是平谷区王辛庄镇宅各庄村的杨志新对多年前文化生活的回忆。“几十年前,南岔村有个叫张文达的农民为了搞一个我们自己的戏班子,卖了自家40亩地,成立了平谷第一个小剧团。每到阴历九月入秋后,这个小剧团就会到各村唱上一两晚,每个村的人一年顶多听上一次戏,有的村几年难得听上一次。”村里,几位晒太阳的老人聊起过去,唏嘘不已。现在可不一样了,光是大华山镇一年就演出200多场节目。全镇有21档花会、14支秧歌队、8个文艺团,评剧、大鼓、唱歌跳舞,样样齐全,农民再也不会没戏看了。
农民参与山区奶奶成明星
位于平谷区中心的世纪广场是闻名全国的文化广场。广场上每周末要么有演出,要么有电影。登台的,有从城里请来的大明星,更多的是普通的山里人。就拿平均每个月要在这里参加两场演出的徐桂芝老人来说,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只上过18天小学,竟然成了全区人都知道的快板明星。
“开始就是自己编些歌谣哄小孙女,没想到唱上了瘾。”4年来,南岔村的徐桂芝把看到、听到的好人、好事、好日子全部编进了自己的表演——“农民好事真不少,感谢总理温家宝。拖欠粮款往回找,1.8亿真不少,农民拍手全叫好!”徐桂芝编唱的《文明建设歌》、《歌颂三个代表》、《人民警察》、《节水歌》等,首首脍炙人口,在农村广为传唱。她所在的“夕阳红”戏剧演出组今年已经在本村和邻村演出50多场。
文化搭台娱乐宣传两不误
从11月1日进入农村森林防火期起,平谷区大大小小的秧歌队就成了宣传防火知识的轻骑兵。伴着喧天锣鼓,身穿红绿两色鲜艳服装的秧歌队员,在区文化广场和各镇文化中心开始载歌载舞地防火大宣传。宅各庄村56岁的张玉芬是秧歌队队长,她说,除了宣传防火,农林、计生知识等他们也都烂熟于心。走到哪儿唱到哪儿。很多文艺团队都是自编歌词和台词,他们的语言和表演无不展示着身边活生生的变化。“桃乡小剧团”农民演员许二红的唱词里说:“看电视讲有线,科技娱乐千般变;篮球广场健身房,衣食无忧讲健康。”剧团自编的三句半《腾飞的镇》、诗朗诵《你是一名共产党员》等也都是备受村民欢迎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