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拓展民生建设的空间,为600万名各族群众绘制了一张走向幸福的民生“路线图”。
着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外出打工青年“学有所教”
柳明亮是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职业中学的一名普通学生,谈起他即将奔赴的山东省,充满憧憬。
他告诉记者,自己学的是汽修专业,读的是“二加一”办学模式,前两年在隆德职业中学上基础课和实训课,第三年就可以到山东的企业去实习了。
像柳明亮这样的学生在宁夏最贫困的固原地区还有很多,以前这些初中毕业生都是直接外出打工,没有一技之长,绝大部分都是从事重体力劳动。
而从去年开始,宁夏决定改革原有的以城市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农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中每个县依托原有职教资源建立一个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柳明亮不但能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还能在职业中学办的汽车维修中心上实训课。
根据十七大报告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2008年,宁夏将进一步加大支持职业教育力度,通过财政预算和整合其他各类专项资金安排1亿元用于发展职业教育。
大胆推行药品“三统一”,让病患群众“病有所医”
宁夏创造了公立医疗机构所有药品由政府搭建平台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工作模式。
宁夏的“三统一”招标主体是政府,用药目录、药品价格、配送管理由政府出台细则予以确定,全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有效切断了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商业联系,规范了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逐步完善了医疗领域预防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统计,实行“三统一”后,全区公立医疗机构所供应药品总体降价了30%左右,其中城市社区和乡村医疗机构还实行了中标药品“零利润”销售。
或许有的基层群众并不了解“三统一”工作模式的复杂流程,但却能切实感受到药品价格降低带来的实惠。在固原市泾源县泾河源镇龙潭村二队,刚带着孩子去镇卫生院看完感冒的李英琴对记者说:“以前娃娃看病都在私人门诊看,那里便宜。现在镇卫生院便宜了,就到卫生院来看了。娃娃感冒吃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外面门诊一包要七八毛钱,而卫生院一包才两毛三分钱。”大力改造危房危窑,让贫困群众“住有所居”
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店洼村,一个宁夏南部山区的普通村落。记者来到66岁的回族老人杨文花家时,她正在新盖的四间砖瓦房前打扫地面。和新房隔着一堵墙的,还有一间矮小、破旧的土坯房,而那曾经是她一家5口人的唯一居所。
古城镇民政助理员周荣告诉记者,这里地处贫困山区,农民居住多以土坯房、土窑为主,年久失修,漏雨、倒塌现象时有发生。杨文花一家原来居住的土坯房只有不到20平方米,里面盘着土炕、锅灶,环境昏暗逼仄,记者抬头发现屋顶多处缝隙已能看到天光。
杨文花和儿子、儿媳以及两个还在上小学的孙女同住,儿子还有聋哑残疾,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说:“要是没有政府的补助,做梦我也不敢想盖房子!”她说的“补助”是指2005年,镇政府对危房危窑情况排查摸底后,根据有关政策确定杨文花家为救助户,为其建新房补助9500元。今年10月,杨文花家终于盖起了4间共90多平方米的新房,其中水泥、砖瓦由政府按最低价统一供给。
在宁夏南部山区,像杨文花家这样的新旧对比处处皆是。200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对宁南山区危窑、危房进行全面改造,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为民办实事的德政工程。经排查,南部山区有危窑、危房3.9万户。近3年来,宁夏共安排经费1.59亿元,新建住房9万余间,解决了3.1万户、15万特困群众的住房困难。在建设新住房的同时,宁夏还创新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兼顾为农家改圈、改厕、改水,建设了畜牧养殖区、节能灶、太阳灶、沼气池等基础设施。(据新华社银川11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