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在海冰上卸货。
当日,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停止破冰,考察队员下船将上千吨的科学考察物资和油料从考察船上卸下来,再用雪地车或直升机运送到南极中山站附近。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摄
新华网南极中山站12月12日电(记者张建松)在脚下是几千米深海水的冰面上,把大量科学考察物资等从考察船上卸下,再运送到南极大陆,是各国开展南极科考都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12日打响了“海冰卸货”攻坚战。
此次卸货的物资主要包括内陆冰盖队的考察物资、中山站度夏科考仪器、后勤物资、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物资以及各种油料,总重量达上千吨。其中,最重的一台仪器设备有22吨。
卸货采取“海冰卸货”和“直升机卸货”相结合。由于今年的冰情状况较好,一部分考察物资将装上雪地车和全地形车,在海冰上运送到我国南极中山站;另一部分考察物资和油料将由“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上搭载的Ka-32和Z9直升机,从空中吊运到中山站附近。
与南极大陆紧密相连的陆缘冰伸展面积受潮汐涌浪的影响,常常在冰面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潮汐裂缝。南极海岸上大大小小的冰山稍有活动,也会引起海冰的连锁反应导致冰面裂隙。这些都会给“海冰卸货”和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应对南极海冰不可捉摸的脾气,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临时党委准备了多套应急预案。根据早已制定好的周密卸货计划,科考队员12日热火朝天地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中。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南极考察活动将围绕长城站、中山站两站改造,实施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和确保内陆站建设选址这三大任务一一展开。
今天“雪龙”号科考船正式起锚开航,它将远赴极地执行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任务,这150天的航程它将遭遇怎样的风浪和艰险?这第24次南极科考它又将肩负着怎样的使命?本报记者为此独家采访了将要再次挺进南极内陆最高冰穹A的科考壮士———徐霞兴,他在一一解答记者疑虑的同时,也让记者触摸到壮士一颗为科学奉献滚烫的心!
极地的所有权如何决定?这场“争夺战”对中国将产生怎样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海洋局的专家。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