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现行壁垒,长株潭有了试验权
——访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概念首提者张萍
●记者 王洁
25年前,他首先提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概念;25年后,长株潭城市群获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5年前开始破冰之旅
从当年概念的提出到现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走过了25年历程。
“1982年12月,在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我以提案的形式建议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综合经济中心。”当年,时任省政协委员的张萍构想十分明确——三市实行“经济联结”,即经济一体化。
1983年冬和1984年春、夏,时任省社科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的张萍与课题组的专家们一起深入长株潭调研,在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后,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议性的方案。1984年11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听取了张萍的汇报,并决定建立和搞好长株潭经济区。
“1985年1月24日,第一次长株潭三市市长联席会议召开,进入方案实施阶段。”今年79岁的张萍记忆犹新。“但出于种种原因,方案在实施后的2年间‘夭折’。”张萍感叹道。直到省第七次党代会期间,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呼声在当时三市负责人的推动下再次高涨。1997年3月,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重新提到省委和省政府决策的议事日程,成立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并由省计委牵头制定专项实施规划。
★一个水乳交融的城市综合体
“目前,长株潭三市仍是产业自成体系。在产业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跨三市的大规模产业集群。”在张萍看来,长株潭三市两两相距不过40公里,有着非常密切的经贸和社会联系,是一个水乳交融的城市综合体。如果三市有效地进行整合,那么将崛起一座强大的城市。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何意义?这给了湖南试验的权利。”在张萍眼中,试验区的意义就在于给予了长株潭突破现行行政壁垒的试验权。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公交只适应同城,城市与城市之间只能是长途。因为公交是公益性质的,不以赢利为目的,而长途客运则是经营性的,需赢利。”张萍回忆道,当年其担任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办公室主任期间,主张三个市的通信统一收费标准。经过与有关部门协商,相关部门也拿出了有关方案,但因种种原因搁浅了。“现在有了这个权利,只要是对‘两型社会’有利的,我们都可以去实践,去改革,这样就有了很大的意义。”
“当前最紧要的是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张萍认为要高起点、高标准给试验区做个规划,制订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并且将有关政策层层落实到三市各个部门、行业等。此外,在现有机构基础之上,建设一个更加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形成一种运作机制,从组织层面进行保障、落实。
★每年出版长株潭发展蓝皮书
“去年,我向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提交了一份关于长株潭如何发展的专题报告。后来张春贤做了批示,现在我就是在着手从事这个落实工作。”张萍告诉记者,“从今年起,我省将每年出版一本《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报告》蓝皮书。”《长株潭城市群蓝皮书》已列为湖南省社科规划基金“十一五”重大课题,以后,他将主要负责蓝皮书的编著工作。“而今年的主题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政策研究,目前已提出了20多个政策研究课题,而该书将于明年1月正式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