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仍是当今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图为10月10日,贫困的巴勒斯坦儿童在希伯伦排队等候发放免费的开斋饭。 |
7月7日,七大洲“拯救地球”音乐会举行,呼吁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全球20亿人通过各种媒体观看。图为南非站演出盛况。 |
放眼多边进程(年终报道)
瞩望 “全球文明”
黄晴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的全球化要求有全球性的经济游戏规则;挑战的全球化,如全球变暖问题、禽流感问题,要求有全球性的集体应对;国际安全问题,也日益超越地域,成为全球性问题。
当今的国际社会仍以主权国家为主体,主权的独立和平等是必然的要求。
传统的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实行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靠实力说话。这种状况仍是当今的一种国际政治现实。另一方面,人类也强烈意识到这种状况的灾难性后果,开始努力推动国际社会的文明化和组织化,这也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种现实。经济全球化是这一趋向背后的推动力量,因为经济全球化需要安全的、有规则的外部政治环境。在二战之后,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各种多边性国家合作组织(包括区域性国家合作组织和行业性国家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就是这种国际社会组织化进程的体现。欧盟的发展,更具有一种超国家实体的性质。这一趋向在2007年的国际形势演变中也有充分的表现。
2007年,国际组织的功能进一步凸显。以联合国为例,它成为全球变暖问题的议程制定者,它是全球流行疫病防治的重要组织者和协调者。在颇有争议的国际“核”问题上,联合国机构也以其专业和客观的特征发挥了正面作用。在抑制地区冲突上,联合国正发挥着积极的“维和”功能。在国际公平正义和国际安全问题上,联合国也开始发挥了某种批评和抑制“强权滥用”的作用。
2007年,多边的、区域性的国际合作继续发展。欧盟的政经一体化进程尽管“越是向前越艰险”,但仍在“越是艰险越向前”。上海合作组织在区域安全上开始了更具实质性的合作。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多边和双边的自贸区都有新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区域性合作是全球性合作的一种先导和实验。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对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的现状有过颇深刻的叙述:“战后的多边体制使得新的全球化出现、兴旺成为可能,而全球化又逐步让这个体制的原有设计过时。简言之,我们的战后机构是为一个国家间的世界而组建的,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的世界里”。联合国的改革,国际秩序更合理的重新安排,都已成为当务之急。
哲学家康德曾预言过一个“全球文明社会”的出现,或许,我们正处在一个从国家文明社会向全球文明社会过渡的途中。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