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3日,《经济日报》用第4版整版版面刊登了题为《天津市武清区在发挥区位优势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道,图文并茂地从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试点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多方面对武清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深入报道。现将部分内容转载如下:
天津市武清区地处京津之间,辖29个乡镇、741个行政村,2000年6月撤县建区。武清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区位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扎实迈进。
武清区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农村水平,并提出了“2010年实现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2015年全面实行农村医疗保险、2020年农民全面享受养老保险”三个标志性任务。在此基础上,该区明确了2010年全区各村街都要达到“生产水电配齐、居住人畜分离、村庄街巷硬化、12年免费教育、生活能源气化、垃圾集中处理”的近期建设目标。
围绕落实上述目标,2007年该区从群众最关心、发展最急需的问题入手,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基础工程来抓,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全面推进的可喜局面:
——全区农业发展迅速,形成奶业和蔬菜两大主导产业。奶牛存栏6.1万头,日产鲜奶670吨,养殖小区57个,入区养殖率75%,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是京津地区规模最大、品质最好的奶源基地;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产13亿公斤,被认定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引进、培育了涉农龙头企业7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个,60%农户进入产业化链条,带动增收3亿元。
——天津市级“一镇两村”试点建设完成一期任务,20万平方米住宅楼全部竣工,1240户居民开始还迁入住,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村街环境建设工程全面展开。
——完成村街主干路硬化70公里、里巷硬化100万平方米、户厕改造1.5万户。190个村街实现垃圾集中处理。农村安全饮水一期工程竣工155个村、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实施了56个村街电气化工程。完成140个示范村街创建任务,较好发挥了带动作用。
——全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五年建成路网体系”目标按期实现;京津塘高速二线、京津城际铁路完成主体工程;纵贯全区南北的高王路、横贯东西的廊良路及延长线等重点道路竣工通车;全年投资7.5亿元,新建区一级干线128公里、大中小修乡村公路160公里,投资规模、建设里程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供水、供电、燃气等基础设施加快向镇村延伸。新建2座110千伏变电站和大孟庄220千伏变电站配套电网工程,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路网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
预计2007年,武清区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增长17%;财政收入42亿元,增长3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00元,增长12%。
武清区大黄堡乡后蒲棒村还迁工程朝阳里小区,村民们高兴地搬入水、电、气、热一应俱全的新居。该村是天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镇两村”试点之一,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共有住宅楼8栋,住房255套,小区内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一镇两村”试点工程通过整合村庄占地,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共涉及17个村,4672户,15201人,让农民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也激励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采访感言·
细说变化
信心倍增
武自然
武清的变化很直观,乡村在变,生产发展了,村子变得干净整洁;农民在变,变得富裕自信。这变化中孕育着新的生机,显现着令人信服的魅力——
变,看居处。后蒲棒等村的农民搬进了楼房,电、暖、气一应俱全。
变,看收入。预计2007年,人均纯收入8700元,农民的钱袋子鼓了。
变,看保障。免费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让每一个农民家庭受惠。
变,看环境。112平方公里的大黄堡湿地保留完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变,看就业。地毯厂、自行车厂、纺织厂等纷纷落户,农民守家在地,便挣上了工资……
武清农村的新变化,折射出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的更多的实惠。这层出不穷的新变化,标志着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
随着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和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武清区已拥有各类中小企业6000余家,吸纳了近10万农民,使当地农村经济在结构上、实力上、发展后劲上产生了实质性变化。
作为武清区最大的自行车生产企业——天津金轮集团,坚持自主创新,相继开发研制出14大系列、300余个花色品种的高质量产品,在当地企业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暖和漂亮的新楼房里,几位居民相邀一起在家中健身,她们都是武清区撤村建居工程的受益者。2003年该区启动撤村建居工程,2400余户农民告别村舍,搬进了崭新的居民楼。
武清区积极打造以“九横九纵”为骨架的开放式区域路网,目前全区公路总里程累计达到2103公里,任何一个村庄在15分钟内都能找到高速路口,全区的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
农闲时节,武清区豆张庄乡青坨村300多农户以加入产销合作社的形式从事空竹加工,产品畅销十几个省市。现在,全区已形成这样的“一村一品”专业村30余个。
武清区崔黄口镇素有“地毯之乡”之称,目前全镇已有地毯生产专业村10多个,地毯企业70余家,生产的地毯种类达100多种,年产地毯8000万平方英尺,农民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增收空间进一步扩大。
武清区南蔡村镇是本市重要自行车生产研发基地之一,拥有自行车生产企业40余家,年产自行车300多万辆,形成了产品研发、零部件制造、检测、组装的一条龙生产体系。较强的经济实力,使以工哺农、以工促农落实得很扎实。
记 者:张欣 武自然
通讯员:周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