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的非平衡生态
律师间的案源竞争要凭很多的因素,律师事务所的名气,中间人的背景,社交圈的牢靠,法官的引荐等等,竞争十分残酷
在西部法网上,宝鸡一名法官谈到了自己多年工作的亲身体会,道出了基层法官在司法活动中的尴尬现状。
他的言论对于律师面对的尴尬来说,实际上是种呼应。
他的观点很尖锐:“事实上,我们的法官不仅有级别,而且很难只服从法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们的司法实践中,法官只服从上级及他所属环境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法律只是一个结果确定后寻找理由的参考文本。”
海南知名律师王向和日前写过一篇文章,在网上被同行们追顶,称“甚有同感”。
这篇名为《两百年后再当律师》的文章是王向和基于从业10年的经历写成的,他甚至戏称:“目前的环境很不适合中国律师的生存,我以为,再过200年当律师,才会如鱼得水。”
说起律师面对的司法环境,他深有感触:“残酷的现实是,法庭之上,尽管律师说得条条是理、头头是道,也仅此而已,与案件的胜败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没有关系。有理而不一定能打赢官司是真实的写照!”
这位知名律师曾提出过自己的一套理论:怎样才能打赢官司?律师的能力、水平、经验、才华占三分之一;案件事实、证据与法律依据占三分之一;与法官的关系占三分之一。他的这个“理论”在当地律师圈赢得共识。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王向和律师,他听到律师小白自杀的事情后,同样感到震惊。他说,尽管从目前看来,小白的死因错综复杂,但作为一个律师自杀,应该和他的职业生存状况、工作压力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很值得反思”。
阿东的反思显然更为直接,他说,律师生存环境的恶劣,表现在除了在公检法人员面前“低人一等”外,还需要仔细“经营”与当事人的关系,需要足够“脸厚心黑”,才能与同行竞争案源。
所谓“经营”当事人的关系,是指在接到一个案子后,因当事人一般不通晓法律,想接住案子,律师就得把案子从“法律角度”分析得复杂无比,还要强调自己有多次代理这样案子,有经验有能力。
接下案子后,还要会控制案子的进度,要让当事人觉得律师的确在辛苦办案,勉强换得当事人信任,才可以顺利拿到案子判结之后的代理费。
而说到同行间的案源竞争,阿东说:“要凭很多的因素,律师事务所的名气,中间人的背景,社交圈的牢靠,法官的引荐等等,就这么个小地方,又能有多少案子呢?僧多粥少,一旦有大案子,很多人都提前盯上了,都千方百计想争取到,竞争十分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