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东航股东大会在上海召开,新加坡航空与淡马锡投资公司入股方案被否决
本报记者 辛 红
一个坚决要买,一个坚决不卖,最近在两家中央企业展开的一场股权争夺大战让人们认识到了市场的残酷。虽然目前东航引资案暂时偃旗息鼓,但是引进外资还是内部强强联手更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央企巨头之间的合并会不会违反即将实施的反垄断法,国企相对垄断的行业未来采取何种重组模式,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讨论并未结束。
引资方案被否 1月8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公司(简称东航)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东航的引资方案遭到了H股和A股小股东的高票反对。
东航虽然是我国航空业三大巨头之一,但近几年日子一直不好过。2003年东航亏损8.2亿元,2004年扭亏后,次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再次亏损,2006年更是出现27.79亿元亏损,东航的净资产额只相当于南航的1/3,国航的1/10。
因此,不管是从资金层面还是管理层面,东航都迫切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
此次股东大会正是针对东航引入新加坡航空公司(简称新航)和淡马锡控股公司为战略投资者的方案进行表决。在这个方案中,东航将以每股3.8港元的价格增发29.85亿股H股。其中向新航和淡马锡增发18.84亿股,向控股股东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简称东航集团)增发11亿股H股。
按照这个方案,东航集团、新航及淡马锡将分别以现金41.82亿港元、46.93亿港元及24.68亿港元认购东航新发行H股,集资总额约113.42亿港元。
解决了资金紧缺这一大问题,再加上新航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国际竞争力,淡马锡又具有财务运作和投资管理经验,双方一旦合作,一切看起来很完美。
由于此次股东大会表决中,第一大股东东航集团为定向增发对象,被排除在表决之外,有权参与表决的有东航A股小股东和东航H股的全部股东,前者持有8.14%的股权,后者持有32.2%的股权。
按照规定,A股、H股、A+H股都必须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东新方案才可获得通过。但最终表决结果是参与表决的A股小股东中有94.04%投票反对,参与表决的H股小股东中有74.69%投票反对。
对于意料之中的失败,东航董事长李华丰归结原因为对手中国航空集团公司(简称中航)的搅局。
他说:“竞争对手直接向市场而不是向合作方东航抛出新方案,扰乱了东航与新航的合作计划。”
“但不管真实意图如何,中航完全是市场行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勤国说:“符合公司法规定,也代表了中小股东利益,无可厚非。”
大成律师事务所吕良彪律师也认为,中航所采用的市场策略和手段,说明我国的国有企业越来越成熟。
搅局成功 中航为什么“搅局”?是怎样“搅局”的呢?
一方面,是上海的航空枢纽地位所决定。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最有希望的三个航空市场,首先是上海,其次是北京和香港,东航在上海的市场份额为36%,居第一,东航争夺战具有战略意义。
另一方面,争夺东航也契合原中航总经理李家祥“超级承运人”的梦想。中航一直认为,面对2011年天空完全开放后外资的竞争,国内航空公司只有通过合并重组,才能做大做强。
目前国内航空业已经出现过度竞争的局面,国内航空公司在中国国际客运航线上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至44%,而货运不到20%,完全被边缘化。中航认为,打造“超级承运人”,“抱团取暖”才能共同面对外资的挑战。
但这一想法并未得到竞争对手东航的认可。东航认为,国内的航空公司同质化现象严重,即使联合,也不能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东航要合作就要和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公司合作。
于是,中航先是在去年四五月份通过其香港的子公司中航有限连续在香港二级市场增持东航H股,去年9月,东航宣布将通过定向增发H股的方式与新航、淡马锡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并签订了框架协议之后,中航又联手新航的竞争对手国泰航空公司提出收购东航,方案被国资委叫停后,中航承诺在3个月内将不会推进收购东航的计划,但缄默期至2007年12月25日一满,中航立即措辞强硬地表示,对东新合作将投赞成票纯属谣言。
中航的态度令东新合作陡然生变。2008年1月2日,中航有限发布公开声明,指责东新方案下每股3.8港元的入股价格未能反映东航应有的价值。而此时,中航有限持有东航H股已经占总股份数的12.07%,比H股第二大流通股股东高4个百分点,对股东大会的投票影响非同小可。
1月6日,中航有限提出若东新方案未获通过将提出新方案,即以不低于每股5港元的价格收购东航股份,并拟在两周内向东航董事会正式提交其方案。
中航提出的方案,改变了中小股东的投票意向,搅局成功。
为何拒绝中航 按照中航的方案,以每股5港元计算,中航将付出总代价108.35亿港元,远远高于新航、淡马锡计划投资的71.59亿港元。
有更高的价格东航为何不接受?3.8港元卖给新航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东新合作方案中的3.8港元的认购价格是以双方9月2日签署框架协议前一交易日的价格为基础确定的,9月2日的前一交易日是5月21日,当时的东航的H股收盘价是3.73元;A股收盘价是9.6元。如今,东航H股股价是7块多港元,A股是20多元。
到底什么样的价格能够反映东航的价值?
东航董秘罗祝平认为,每股3.8港元的定价是东航2006年每股净资产(0.58港元)的6倍。快达航空公司卖给私募基金的价格是每股净资产的1.7倍,国航卖给国泰是1.68倍,国航卖给港龙是3.17倍,国泰卖给国航是1.3倍……以此比较,东航的定价算是高的。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勤国认为,以净资产为基准定价,只是反映货币价值,航空业作为相对垄断资源的价值并没有体现出来。目前国有资产的定价在理论和实践中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但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以净资产为基准定价标准肯定是不行的。
对于东航情绪化的做法,他认为东航没有理由拒绝中航。东航董事长一直坚称中航有方案也不考虑,只要可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东航可以跟新航和淡马锡合作,为何不可以跟中航合作呢?
孟勤国教授说,东航所谓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是糊弄人的,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有很多方式,不一定要持股。另外,同是中央企业,中航持有东航股权不一定是套利目的,但外国战略投资者一定是个套利机构,这一点在中移动、中海油身上已经体现。
碰撞反垄断法 东新方案被否之后,新航会提高报价,还是东航接受中航,抑或双方僵持下去?东航的引资之路仍充满变数。而即将在今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反垄断法,又将对东航引资产生怎样影响呢?
据媒体报道,东航如今将很大的希望寄托在即将实施的反垄断法。此前,东航与中航的合并可能会违反反垄断法,也是东航一直拒绝中航的理由之一。
东航认为,中航和东航这两个在中国航空市场占据重要份额的航空公司若结成战略同盟甚或是合为一家,其在相关市场上的控制力将是巨大的。为谋取高额利润,操纵价格、划分市场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将极有可能发生。这不仅让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更损害了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简而言之,中航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中航却认为,航空市场竞争的替代性很强,并不会导致垄断。只要国内有其他竞争对手如南航、海航的存在,两家合作就不会导致垄断,而且即使合作,两家公司仍是独立的主体,仍存在竞争关系。国内航线方面,两家加起来只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1%,南航一家占有39%,谈不上垄断。而在双方共飞的主要竞争航线上,双方合计占有的航班密度平均为55%,也没有达到垄断的条件。
双方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如今人们对国有大型企业的不同看法。此前,相当多的企业以及国资委内部都认为反垄断法对国企重组并购不会造成重大影响,因为反垄断法反的是垄断行为,不是控制地位。但社会公众普遍认为巨头们分拆得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有效竞争。
孰是孰非?孟勤国教授认为,双方只要是通过市场的方式合并,就不违反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即使最后剩了一家也不可怕。
但也有专业人士认为,双方合并的确违反反垄断法的精神。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詹浩律师认为,中国航空业是高度集中的行业,好不容易有了今天化一为三(国航、东航、南航)的竞争格局,东航和中航合作无疑将加剧高度垄断的情况。比如像京沪快线出现最低不能超过八折价格卡塔尔现象,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他说,反垄断法的确更关注垄断行为,但对于经营者集中也有所规制。
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审查经营者集中,应当考虑下列因素: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因素。
法律同时明确: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作出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但是,经营者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作出对经营者集中不予禁止的决定。
詹浩认为,我们的国有企业是从行政管理体制脱胎而来,并没有经过市场的充分竞争,民航业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目前航班延误、行李赔偿等消费者密切相关的问题尚没有很好地解决,经营者相对集中后,消费者更没有话语权。虽然目前反垄断法的细则还未出台,但在国外肯定不会允许这样做的。
孟勤国教授认为,公众之所以认为分拆得越多越好,是因为老百姓没办法监督价格和服务。只有竞争才能降低价格吗?其实不是,只有不是稀缺领域的竞争才能降低价格,否则永远是卖方市场,房地产价格降不下来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我国的国有企业大多拥有的是稀缺资源,因此公众将所有问题归结到垄断是有偏差的。
此外,国有企业必须要参与全球竞争,缺乏规模效应、小而全,是目前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孟勤国教授说,航空业千万不能像汽车业一样,引进无数个战略投资者,却失去了竞争力。至于保留多少家,应该由市场说了算,并且中外资应该一视同仁,一律平等。
作为双方的控股股东,国资委此次采取的态度,专家们都予以赞赏。国资委对待东航股权争夺案的表态是:一,支持中央企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二,企业经营行为由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操作。事实上,不搞行政重组,由市场说了算一直是国资委的态度。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没有一起重组是行政手段。
吕良彪律师认为,这起争夺案中中小股东、中航、国资委都表现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
东新合作被否,中东合作能否成功,未来航空业将有怎样的竞争格局,国企是引进外资还是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人们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