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政府官员“电视述职”热播 别变成走过场
形式别开生面夺人眼球 结构略嫌“八股”令人隐忧
法制网记者 邓红阳
经常在外打牌进行消遣的河南省漯河市民李晓华,最近突然成了“电视迷”,饭可以不吃,但当地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不能不看。
让他的生活发生如此变化,是因为他无意中看了当地电视台的一个节目。“我是做小买卖的,白天累了一天,晚上总想打打牌轻松一下。我没想到公安局长能在电视上公开述职,向群众报告一年的工作情况。”1月15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说的事发生在2007年12月21日。当晚7点40分,他无意中打开电视,看到的是漯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刘风山正在述职。接着教育局长、财政局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长也相继亮相,每人用5分钟的时间向漯河市民汇报2007年工作的情况。
从这天起,漯河市百余名正县级单位的“一把手”都在电视上露了脸。元月过后,市委常委也在电视上公开述职。
此举迅速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有的认为官员们是在作秀,有的认为官员们是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领导干部:上电视述职感觉截然不同
“坐在摄像机前和在办公室里的感觉截然不同。”1月9日,漯河市委常委、秘书长杨国志和漯河市委的其他常委一起作述职报告。这次听取述职报告的,不仅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还有媒体记者参加。
“1月11日,市委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已经将市委常委的述职报告打印成文。下一步要分发到各县区、市直部门负责人的手里,让他们给我们的常委打分。”杨国志说。
“市委常委们公开述职,是我们漯河市‘向人民述职、让人民评价’活动的一部分。”漯河市市委书记靳克文说,“就是要把官员的办公室搬到群众眼皮底下,哪个官员干了什么,做得怎么样,要让老百姓瞧得明明白白,然后再由老百姓来说他干得好不好。”
这次常委公开述职并不是一次单一的活动。从2007年12月21日起,漯河市百余名正县级单位的“一把手”公开作述职报告。
漯河市委考核办副主任周学功介绍说,这些述职和各位局长的考核息息相关。市直单位考核有两大项,总分100分。第一大项考核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占40分;第二大项公认度占60分。其中市四大班子领导的评价占20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界代表的评价占15分;社会公众评价占15分,单位(系统)干部职工评价占10分。
周学功说,考评结束后,评议结果在当地新闻媒体公布,排序后两名的市直单位,将书面向漯河市委、市政府报告工作情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
述职者:感到一种压力
“上电视前我看了不少资料,这种责任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不少述职的“一把手”都有这样的感受,“虽说和媒体记者打交道也不少,但坐在摄像机前,灯光一打下来,就开始紧张。我认为要想表现好点,就得说老百姓关心的,所以我就按自己的想法做了。光说得好听不行,得实干呀,你说了啥就得负责,老百姓手里握着打分权呢!”
漯河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一把手”说,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监督和有效的激励,部分官员就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办事效率自然也会逐渐下降。
这位负责人表示,其实这个活动是考验一个官员合格不合格的重要一环,如果一个官员连老百姓想知道啥都不清楚,也就说明他不太适合现在的工作。“公开述职”正好给了那些默默无闻工作的官员一个表现机会,以前就是有想法可能也不敢去媒体“表现表现”。他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来形容“公开述职”的好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市委书记:力把“公开述职”做成品牌
“以往官员的述职内容是什么,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老百姓也没法评价,这不利于公众的监督,也不利于知情权的实现。”靳克文认为,“向人民述职、让人民评价”就是增加了民众的参与性和监督评议的广泛性,通过这种官民沟通,让老百姓自己去挑选自己喜爱的官员。
靳克文认为,地方政府竞争的核心就是地方官员的执政能力,公开述职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提高官员们的“当官能力”。既然要做,就要做成品牌。
市民:领导的作风在转变
“领导们在电视上声声‘父老乡亲们好’叫得我心里暖烘烘的。”在漯河市人民公园门口开了一家热干面馆的市民张建军说,那几天,他特意将家里的电视机搬进小店,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去看领导们述职,生意也特别好。
“领导们讲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有局长甚至承诺说,‘明年搞不好,谁都可以来摘我的帽子’。领导们说了啥,我们都记着呢。”张建军举例说,建委主任述职时,主要说的是供水、供气问题;质监局长说得最多的是豆芽、豆腐等产品的地方标准;公安局长讲得更多的是如何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
声音:千万别变成走过场
“表面上看,这种考核官员的执政能力的方式,是比较公开透明的,但会不会演讲得好,实际却是另做一套?”一名市民告诉记者,“不少官员执政很多年都是‘清正廉洁’的光辉形象,只有在落马时才露出真面目,谁能保证他不是走过场、作秀、应付差事?”
“我认真看了这些公开述职报告,发现差不多都是成绩显著,结尾处捎带着几句绕弯子的不足,结构上呈八股文现象。对于老百姓来说,领导怎样述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官员平时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我去部门办的事、反映的问题,解决得如何?”漯河市某新闻单位的一位记者说,述职本应该重点交代履行职责的情况,可有的却是大摆工作成绩,官话套话多,有的专业词语让人听不懂。“述职内容应该加上述廉部分,对于那些老百姓热切希望了解的问题要多讲,不然就难免会有形式主义之嫌。”一些市民建议道。
“尽管述职公开还有值得完善的地方,但毕竟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从深层次上说,这种说法是政府妥善处理与公众关系的体现,也是其履行社会事务管理的需要。政府的这种公共理性是公民之福。”河南振山律师事务所主任秦三宽认为,领导干部述职公开有利于协调政府与公众关系的表现。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有矛盾和分歧不可怕,只要双方能够有效地沟通,就能消除这些矛盾。协调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主动权在政府手中。
“阳光就是最好的杀毒剂。”河南农业大学法律系主任杨红朝说,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政府部门而言,这种别开生面的“述职会”。将成为政府工作的动力。从总体上讲,这是一种进步的趋势,是一种民主的方向,对促进政府工作的透明化,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法制网漯河1月1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