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市城建公司云集当地高官
因严重违纪,吉林省纪委日前决定并报省委批准,给予吉林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于国华开除党籍和公职处分。
去年11月,吉林省纪委根据群众举报,对于国华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进行调查。
经查,于国华利用职权收受索要巨额贿赂,非法持有枪支弹药,包养情妇,问题严重,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
据了解,于国华已被移交司法机关查处。详细
《吉林日报》昨日披露,吉林省纪委日前决定并报省委批准,给予吉林市副市长于国华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记者掌握的材料显示,于国华事发的直接原因牵扯到中国银行(6.77,-0.13,-1.88%,股票吧)对吉林市政府独资的“吉林市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6亿元的银行贷款。正是对这笔久拖不决的贷款的调查,使得在该公司担任法人代表和董事长职务的于国华的问题浮出水面。
银行追债成事发导火索 《吉林日报》报道,2007年11月,省纪委根据群众举报,对吉林市委常委、副市长于国华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进行调查。
1月14日,吉林省纪检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了于国华被双规的消息,但表示案件调查尚未结束,不便对外披露详情。吉林市市委宣传部人士则表示,案件正在调查之中,对于国华事发原因并不清楚。
但据记者了解,于国华的落马与吉林市对中国银行久拖未决的6亿元贷款有关。
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上述贷款分别来自中行吉林市分行和中行总行。其中吉林市分行的三笔贷款合计2.06亿元,贷款对象均为吉林市政府管理的吉林市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市城建公司”)。此外,中行总行亦向吉林市城建公司贷款3亿多元。
据内部人士透露,这几笔贷款的本金至今皆未偿还。中行吉林市分行的前两笔贷款最初几年还偿还利息,后来还息也中止了。
按照原来的想法,吉林市以该市越山路、和平路及北出口、东出口4个城区道路收费站的权益作为主要担保,收费站收取的费用将成为这些贷款的还款来源。
但2000年以后,由于人们对吉林市进城收费的情况怨声载道,一些外地车辆甚至绕道而行,给当地招商引资带来很大阻碍。在2004年和2006年,吉林市政府分两次做出决定,将上述4个收费站撤销。
但吉林市城建公司当时对中行的贷款并未还清。吉林当地的《城市晚报》此前曾报道称,截至2005年年末,4处收费站共收费2.2亿余元,尚欠中行3亿多元本金未偿还。撤销收费站后,中行贷款将从吉林市财政中拨付。
但对中行而言,这样的处境十分尴尬,收费站取消,实质上等于彻底丧失抵押物。这意味着如果吉林市城建公司不能及时还款,冻结或拍卖资产抵偿都难以实现。
知情人士透露,2006年撤销收费站后,中行在2007年多次与吉林市政府商讨此事,希望形成稳妥的解决方案。去年8月,中行表态将不排除诉诸法律渠道,甚至已开始准备诉前的相关调查。在此局面下,吉林市政府也对吉林市城建公司的资产经营情况进行清查,在该公司担任法人和董事长职务的副市长于国华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
据接近纪检部门的人士透露,于国华是在去年11月初的一个星期五被省纪检委带走的,此前有关部门对于国华的监控至少已两月有余,在时间点上与前述知情人士透露的中行向吉林市政府施压的时间暗合。
中行吉林市分行风险部负责人表示就贷款问题正在与市政府协调中,不便接受采访。
城建公司云集当地官员 在于国华落马的同时,外界还盛传有多位当地官员涉案。出现上述传言,与于国华担任一把手的吉林市城建公司有关。
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5日,最初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两大股东为吉林建业房地产公司和吉林市房屋拆迁安置公司。前者出资120万元,占60%股份,后者出资80万元,占40%股份。法人由时任吉林市建委计财处副处长的董江担任。
不到半年后的10月5日,该公司股东发生变更,由吉林市市政建设总公司和吉林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对应受让前述两股东的全部股权,并将公司增资为2000万元。其中市政建设总公司拥有1080万股,一建公司拥有920万股。
1999年9月6日,吉林市城建公司股东再次发生变更,前述两股东将股权全部转让给“吉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持有,然后将该公司拥有的几幢办公楼作价,加上原有注册资本,将该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至8.4544亿元。
吉林市城建公司的国有性质和融资功能在于国华上任后得到进一步强化。
2003年12月,于国华被任命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吉林市的副市长,主管城市建设。
约两个月后的2004年2月11日,吉林市城建公司再次发生变更。股东由吉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变为吉林市政府独资,与此同时,公司法人代表由董江变为于国华。而且,该公司的人员构成更与普通企业截然不同,吉林市建委主任、计委主任、地税局副局长、财政局局长、审计局局长均是该公司要员。
吉林市市委宣传部人士表示,省纪检委的调查仍在进行中,目前没有定论。对于外界盛传多位当地官员涉案的说法,该人士强调,目前接受省纪检委调查的只有于国华一人。
中行吉林市分行对吉林市城建公司三笔贷款详情 贷款时间 1998年12月 1998年12月 2001年6月
贷款额 1亿元 1亿元 600万元
贷款期限 2003年开始还款 贷款期限7年 贷款期限5年
2012年9月还清 2005年还清 2006年还清
担保 吉林市4个城区 由吉林市政府和 吉林市4个城区
道路收费站的权益 市财政局做担保 道路收费站的权益
用途 用于吉林市进行 用于吉林市青源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越山路、和平路等 大桥、哈龙大桥
“四路两桥”建设 引道工程建设
于国华其人 在成为“红顶商人”之前,于国华的仕途之路走得可谓平顺。熟悉于国华的人士透露,他的成长背景十分简单。
于国华1958年12月20日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某村的一个普通农户,中学毕业后曾担任小学教员,然后担任大队书记、村支书、乡政府领导助理等职务,1983年才进入县级单位,担任共青团吉林省永吉县委副书记、书记。
“他是从最基层一点点干起来的,当时作风朴实,工作扎实。”熟悉他的人士表示。正因如此,1986年,于国华被调入纪检部门,先后任永吉县纪检委副书记、书记,一直工作到1992年。
于国华在永吉县纪检委任书记期间一位同事回忆,当时永吉县每年都有一两个干部受到纪检部门查处,于国华凭借娴熟的业务能力总能将案件处理妥帖。“而且教员出身的他长于言论,公开场合讲话很具鼓舞性,能干会说,颇受领导好评。”
随后他于1992年8月转任永吉县委副书记,5年后的1997年调任吉林省磐石市委书记,2001年调任桦甸市委书记。
在磐石、桦甸工作期间,使于国华广泛受到赞扬的是对这两个城市市容市貌建设方面的贡献。吉林地区曾广泛流传的口碑是:于国华到哪,哪就从大屯子变成了小花园。
基于此方面的特长,2003年12月,他被任命为吉林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并成为吉林市城建公司法人和董事长。
公开资料中,吉林市城建公司的操作模式被概括为三种:一是盘活土地资本和国有资产存量,利用前人积累的物化资本,通过拍卖、出让或置换来获取新的投入;二是积极进行资本运作,推进股份制改造,通过证券市场用活当代人的社会资金;三是借贷资金,通过建设项目的有偿使用,在合作经营中逐年偿还。
但在于国华任下,吉林市城建公司日渐脱离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广泛涉足其他商业活动。在吉林市城建公司的网页上,对公司的经营范围的介绍是,除了市政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之外,还包括建筑装饰、装修、房地产信息咨询甚至小区物业管理。而且该公司还有两个子公司———东部住宅开发有限公司、吉林市城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当地政府人士评价,吉林市城建公司一方面掌握工程资源,一方面缺少法人治理结构,最终导致公司一把手于国华步入歧途。(记者高泽阳)
(来源:披露)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