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南洋学校一景 资料图片 |
昆明市南洋学校被追讨巨额“教育储备金”起风波
对民办教育机构 失去监管=失去扶持
法制网记者 储皖中
近日,来自云南省各地的80余名家长齐聚昆明南洋学校,追讨“教育储备金”。每位家长手中的协议书显示,学校欠他们20万元以上的债务。据称共有140余名家长被拖欠3700余万元,南洋学校陷入债务危机。
昔日风光
交20多万元“教育储备金”就能入学
今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昆明市郊县呈贡新区的南洋学校,没有发现讨债的家长,却遇上了两拨不同寻常的人,一是手持执行送达文书的呈贡县法院法官,据说,有7名家长向法院提起了债务诉讼;二是呈贡县教育局的两名官员,他们是来与学校领导协商处理此次事件善后事宜的。
| |
南洋学校校长肖德和对记者说:学校已经和学生家长代表协商达成协议,家长代表不同意债权转股权,学生家长将组成监事会参与学校的经营管理及资产处理。目前,风波已经基本平息,学校运转正常。
肖校长说,学校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接手南洋学校的云南巨人集团无法完成与原东家的股权转让,由于身份未明,导致学校信誉下降。
曾盛极一时的南洋教育集团,1993年兴办之初就树立“贵族学校”品牌,入读学生每人要交22万元至28万元不等的“教育储备金”,学生全都来自富裕家庭。昆明南洋学校是其旗下学校之一。
2003年,该集团在全国拥有10所“一贯制”(幼儿园至高中)学校,资产达13亿元。第二年,又被中国教育联合会授予唯一的“中国民办教育最佳品牌”。此时的南洋教育集团有“中国民办教育航母”之称。
据了解,“教育储备金”在早期的中国民办教育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融资方式,即由学生家长一次性交一笔钱给学校,就不再交学杂费和伙食费。学校用这些钱去兴建设施或投资获利,用于支付学生求学期间的费用、发展壮大自己。学生毕业时,学校将这笔钱全额不加息退还家长。
今日窘境
到期“教育储备金”还不出来
但从2005年8月开始,“教育储备金”开始到期,按协议需还钱给家长。然而,南洋教育集团却拿不出钱来偿还。
而就在2003年底,南洋教育集团创办者任靖玺将“南洋”的危机归咎于现行教育体制。他将股权转给第二任董事长帅建伦后,退出南洋教育集团,举家移民新西兰。第二任董事长帅建伦上任后,不久被警方以涉嫌集资诈骗,被定为A级通缉犯,后被捕。帅建伦2004年先后从昆明南洋学校提走1500万元资金,致使学校陷入危机。
两年后,南洋教育集团崩塌。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被破产清算或被转让,10家南洋学校有9家因债务危机倒闭,昆明南洋学校是目前仅存的一家。
创办于2000年9月的昆明南洋学校,5年后控股权也落到四川量子控股有限公司。南洋学校现在的注资人是云南巨人集团董事长梁家江,他先后投入了1500万元供学校运转经费。2006年4月11日,他与四川量子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书》。
然而,四川量子控股有限公司随后却向呈贡县工商局发文请求立即停止股权过户,向巨人集团发函要求变更或解除与巨人集团的股权转让合同。因四川量子控股有限公司拖欠佳木斯一公司货款,四川量子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昆明南洋学校股权被法院冻结。如今,虽然梁家江成为南洋学校的实际控制者,但至今并没从法律上取得“南洋”的接管权。
暗箱操作
“教育储备金”未受监管终入“泥潭”
呈贡县教育局马副局长对记者说,在审批昆明南洋学校时,昆明市教育局就在审批表上明令:不允许学校收取“教育储备金”。收取储备金属于南洋集团暗箱操作,而对其财务状况政府无力监管。
呈贡县教育局教育科缪先生说:对民办学校教育局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施行依法管理,在业务上进行指导,在财务方面每年由会计师事务所向教育局提交财务报告。
对南洋债务危机问题,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认为:这一事件暴露民办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弊病,教育产业化是最大的祸根。一些创办和经营民办教育的人其目的是盈利而不是培养人才,他们不懂教育规律,甚至也不关心学校的教学与教育质量,拿学校作为圈钱的工具。而教育主管部门并不严格审查办学者的能力、资质与办学宗旨,谁有钱谁就能办教育。对学校的资金来源、学费、教育质量失之有效的监管。最终导致类似南洋学校这样的事件一再发生。
法制网昆明1月17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