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在严冬黑夜里的红绿灯
本报记者赵福中 本报实习生李丰
“宝山南路放行60秒,接着宝山北路。”
“延安东路跟上,一个一个来不要乱。”1月21日22时,贵阳市中心繁华街道师大天桥转盘下,依旧车水马龙,交通秩序也依旧井然有序。
13位交警分散排开,像钉子一样“钉”在转盘的3个路口处,果断地下达着指令,指引着车辆前行。
1月中旬的贵州,遭遇了24年以来最为猛烈的冰凝天气,黔中大地气温骤降,甚至到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点。如何保障百姓出行安全,成为摆在全省交警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这13名交警正是全省数千名交警不畏艰辛、坚持奋斗在交通安全第一线的生动写照。
1月21日,贵阳当晚气温达到零下5摄氏度,路面湿滑,部分地方已有结冰。18时,贵阳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周虎深正在师大转盘下执勤,突然,街口的三个红绿灯顿时齐刷刷“熄了火”,等待通行的车辆一下子乱了起来。“不好,有情况”,周虎深迅速反应过来,他二话不说立刻拉着身旁的交警小陈奔向街道中央控制现场,“去宝山北路的还有12秒时间,马上就放行另一个方向的车辆。”凭着记忆中的红绿灯秒数,交警们打手势指挥车辆继续前行,随后边指挥边用步话机向就近的交警求援,车主也十分配合交警的行动,整个交通秩序就像有红绿灯存在一样井然有序。
“每个街口3名交警指挥,其余两名在中间协调。”在周虎深果断指令下,经过2个多小时的坚持后,安然度过了交通高峰期,没有堵车。
已是晚上10时了,天气更加冰寒刺骨,寒风刺在脸上一阵阵生疼。街面上积留的雨水渐渐化成了一层薄冰,马路上的行人走起路来也是小心翼翼。转盘的三个红绿灯,因为受整个片区停电影响整整停了4个多小时,用人代替的“红绿灯”也同样在风雨交加的黑夜里“闪烁”了4个小时。
冰渣已经牢牢结在13位交警的帽子、裤子、衣领上,遥眼望去,就像是13座银色的雕像。而在他们的身前背后,依然是熙来攘往的车流。(本报贵阳1月22日电)
以雪为令
本报记者陈华
两年未见雪影的合肥,在2008年新年伊始即接二连三地与大雪不期而遇。对渴盼银装素裹的观景人来说,这是一场应时而至的瑞雪。然而,对担负着一年比一年繁重春运任务的铁路员工来说,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战斗”。
“以雪为令”,已是当地铁路员工的信念。大雪一降,所有员工没有等待领导指令,就提前、及时奔赴车站铲雪、扫雪,确保雪天行驶安全。
1月21日,铁路春运第四天。
雪后未霁,合肥火车站广场。紫色地砖铺成的地面清晰可见,已经没有大雪满地的景象,不远处,大大小小的雪堆正在消融。“下大雪的那天,没有谁通知,大家都提前好几个小时来上班,从站长到员工,40多人总共花了近4个小时才把广场上的积雪清扫完毕。”合肥火车站团委书记郑磊告诉记者。
天空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大雪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果然,当夜幕降临时,雪花再一次光临。合肥火车站,气氛紧张但不失秩序。武警战士赶往售票大厅协助车站维持秩序,车站机关人员也戴上袖章协助帮班。
晚上20:00,N408次列车开行在即。候车大厅里,旅客越来越多,临时增添的两个候车室也已经容不下急于返乡的大量旅客。正在候车大厅值班的是曾获得铁道部和安徽省劳动模范的葛子元。“同志,我捡到一张车票,请赶紧广播通知失主。”“同志,1618次列车在哪儿候车?”……葛子元一边解答旅客的问题,一边指挥旅客有序进入,忙得不可开交。
检票口,刚刚送走一班旅客的值班员张虹告诉记者:“下雪天,我们这里是人手一把扫帚。检完票,我们还要扫雪、铺草垫,旅客安全是最重要的!”说话间,新一轮的检票又开始了,“一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张虹对记者说。
站台上,铁路员工称之为“狼风”的寒风吹得人直打哆嗦,一层厚厚的草垫让行人走起来一点也感觉不到雪天的湿滑。直到目送列车离开站台,值班员上官忠义才转身向休息室走去。
雪,仍在簌簌地下着;铁路员工们,仍然在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本报合肥1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