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生产车间的工人们(资料图片)。本报记者吴峻松摄 |
“退保潮”折射产业调整
●资料显示深圳劳动力缺口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影响较大●相关人士认为与城市相对优势趋弱及重点发展高端产业等策略有关
“从去年开始,招工就成为了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李先生在南山区粤海工业区外的大街经营着一家参馆,他说,包吃包住、每月1200元钱的条件也很难找到个机灵些的伙计,而在2001年,员工工资成本要比现在“低接近一半”。
今年初,从社保窗口透露出的信息是,有相当一部分劳务工选择退保离深。
深圳去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报告显示,当年第三季度需求数量较第二季度增加10.4%,但求职数却下降了7.2%.7月至9月,深圳劳动力市场提供就业岗位170.7万个,求职人数为99.8万人次,供求缺口达到70.9万人。而上一季度缺口数为47万人,深圳劳动力市场供求缺口进一步扩大。
去年以来缺工现象明显
这一现象对深圳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
22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座谈会上,宝安区劳动局一负责人透露,去年富士康从深圳迁往内地的员工,规模达到了5万多人。记者随后从富士康得到证实,去年该企业确实有5万多人从深圳外迁到内地的昆山、武汉等地。
据统计,在宝安区,有490万劳务工。宝安是深圳市劳动力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日前,记者从新安街道办劳动部门了解到,自去年上半年起,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用工难的问题,“劳工荒”已经对深圳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该部门负责人介绍,外来劳务工大规模地退保离深,对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用工的情况肯定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很大的影响。他表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虽属劳动密集型但又带有一点点技术型的企业,在用工难的问题上表现得最明显。“这些企业需要一定技术含量,但技术含量又不是很高。在招工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困难。”
现在劳动部门对此也感到很麻烦,有些企业之间已经开始在劳动力方面进行恶性竞争。比如制衣行业,有企业因员工不足而去另一家企业挖人,找到另一家企业的中层,许以更高的报酬,通过他将手下一批人都带过去,对另一家企业造成很大影响。“而这种挖人往往又不签订劳动合同,给劳动部门的管理造成很大麻烦。”
“单靠政府的力量也无法彻底解决,毕竟这是因为市场条件的变化出现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萧条的劳动力市场造成的。”该负责人也表示,不仅是宝安区,整个深圳都出现同样的情况,这也反映了深圳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一个事实是,劳动力市场在产生巨大缺口的同时,劳务工的薪资并没有明显提高。
“内地(一个月)拿1000块钱,这里拿2000块也不算多。但现在很多情况下,内地拿1000块的工作,这里未必能拿到2000块。现在这的确是一个矛盾。”
实际上,在目前这种状况下,相关部门也还正在制定和加强有关劳务工的相关保障政策。记者从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该部门正在采取招调工等优惠措施,最大程度上保证劳务工的利益。
宝安区劳动部门表示,该区一直在采取相应手段改善这个情况,在去年出台了针对劳务工的“1+22”号文件,其中对劳务工权益的保护作了详尽的规定,希望通过对劳务工权利和福利等方面的改善使工人们对单位、对深圳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劳动力市场仍是买方市场
高端与低端产业两头缺,夹在中间的财务等专业人才找工作仍难
位于罗湖区宝安北路的深圳人才大市场隶属于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是目前深圳市最大的人才交流市场,每天进出这里的求职者有几千人。这个市场的起伏波动也是整个深圳市劳动力市场的晴雨表。
负责人才市场交流服务工作的中心市场部部长万女士的看法是:自2007年以来,劳动力紧缺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明显。在问及原因时,她坦言:“说白了,就是城市竞争力降低了。”万部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深圳市已经不再有过去那样的吸引力,特区的优势已经不明显。她表示,薪资高低仍然是吸引人才的关键,但对很多劳工来讲,工资待遇提高的速度很慢,但物价、房价等生活成本却在飞涨,对这个城市越来越缺乏归属感,使得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了离开。
市场部副部长连先生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深圳人才大市场的进场人数,近年来每年都在持续减少。2004年进场人数在200万以上,2005年进场人数不到190万,2006年降至170万左右,而刚过去的2007年,这个数字减少到了150万。三年时间,进场人数减少了50万以上。
连部长表示,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以前一枝独秀,现在百舸争流,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也要崛起。”而现在对农村政策也在不断改善,很多农民工不愿意背井离乡南下打工。他表示,随着内地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深圳市的比较优势在弱化。
为什么劳动力的紧缺没有导致劳动力价格的明显提升?连部长表示,事实情况并非简单的劳动力紧缺,他认为首先要明确目前劳动力市场仍然是一个买方市场。在某一些领域可能会比较紧张,带来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但这只是在高端方面。“比如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物流、金融、珠宝等行业。”但随即他表示普工也缺,“两头缺。你看夹在中间的财务等普通专业人才,以及应届大学毕业生,同样还是不好找工作。并不是缺得不得了。总体上还是一个买方市场。至少现在的市场人流量还是很大的。”
在企业这方面,随着用工成本也在逐步增加,有些企业也不愿意留在这里。但连部长认为深圳市劳动力相对国际上还是便宜的。“比如富士康,还是愿意在这里,没有说马上要走。”
劳务工离深不是个体行为
相关部门及专家均认为其现象背后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不论是劳动部门、人才市场还是社会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都惊人的相似:劳务工离深,并非其个体行为,其现象的背后是城市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兼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查振祥博士,他曾受深圳决策咨询委员会委托进行“深圳人口管理研究”的课题。他们通过实地考察等得出的深圳人口总数超过1400万,而在去年深圳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暨“两无”活动经验交流会上,各区人口计生局的统计数字也显示深圳人口总数突破1400万。
查博士表示,根据他们的研究,数据统计的1400万人口中,户籍人口有200余万,外来人口在1200万左右。其中,城中村的270万间(套)房子容纳了900多万外来人口,大量的职工宿舍里容纳100多万人口,剩下的部分被120多万套商品房容纳。
查博士说,如果把劳务工的定义范围放在从事低端制造业等,那么,这部分人大约占外来人口的60%―70%.目前看来,产业调整是人口调控的主要措施。低端加工制造业的产业调整对劳务工群体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在深圳在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等,低端加工业的转移就可能带走一部分劳务工,形成人口的流动。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候鸟型产业。我们作过相关研究,在战后发展起来的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只停留20年左右的时间便会逐渐转移,从改革开放至今,深圳也已经到了这20年的关头。”深圳市社科院研究员周林也持此观点。他认为,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也是深圳市政府近年来的基本策略,“政府在各项报告中多次提到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这样的目标不可能通过将劳务工往外推出深圳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发展的必要,也是带动人口控制的一种手段。比如最近大家所关注的5万富士康员工离深一事,正是其中的典型事例。”
他同时认为,人口控制的问题需要特别小心地处理。“未来劳务工在深圳人口中所处的位置目前还很难判断,但一定是个需要小心处理的问题,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后,很难寻找到短期内可以替代的接续产业,这就会导致成长速度降低。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深圳物价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下,深圳对劳务工吸引力的逐渐下降也是必然的结果”,周林表示。
■数据
去年第三季度,深圳用工需求数量较第二季度增加10.4%,但求职数却下降了7.2%.7月至9月,深圳劳动力市场提供就业岗位170.7万个,求职人数为99.8万人次,供求缺口达到70.9万人。而上一季度缺口数为47万人,深圳劳动力市场供求缺口进一步扩大。
―――摘自2007深圳《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报告》
深圳人才大市场的进场人数,2004年在200万以上,2005年不到190万,2006年降至170万左右,2007年减少到了150万。三年时间,进场人数减少了50万以上。
―――深圳人才大市场相关人士提供
■声音
说白了,就是城市竞争力降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深圳市已经不再有过去那样的吸引力,特区的优势已经不明显。
―――深圳人才大市场相关负责人
■措施
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正在采取招调工等优惠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劳务工的利益。
宝安区劳动部门也表示,该区一直在采取相应手段改善这个情况,在去年出台了针对劳务工的“1+22”号文件,其中对劳务工权益的保护作了详尽的规定。
专题统筹:本报记者 高爽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高爽 杨涛 王成波 张俊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