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国际“汉语热”观察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调整之中,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观之,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愈来愈突出。
随着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引起世界关注。
中国政府2004年提出“五年在国外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的目标后,不到四年,已有200多所孔子学院在数十个国家挂牌。
法国教育部设立“汉语总督学”一职,专门负责法国的汉语教育;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重要讲话及献辞等,除了英语外都要用中文演讲;
英国政府提出建议,把汉语列入中学必修外语课程;
泰国政府宣布将汉语作为第一外语,其境内所有40多所公立、私立大专院校基本上都设有中文系;
美国通过一项联邦议会法案,5年中拨出13亿美元,用于促进扩大公立学校的汉语教学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中国的经济崛起已使汉语在一些国家被视为“通用货币”,但欲与世界分享中华文化的中国人还须思考:在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大背景下,除了“钞票符号”,汉语上面还贴着什么?
《瞭望》新闻周刊获悉,按照中央的新要求,在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我国将继续办好孔子学院,推动“汉语桥”工程,加大汉语推广工作力度,从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瞭望》文章:“汉语热”:商业潮流下的文化期待
目前全世界有3000万人正在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欧美国家一些家长鼓励孩子“必须”学汉语,因为汉语“上面贴着钞票符号”
文/易杳
不断升温的“汉语热”
虽然汉语不可能取代英语成为全球最流行的语言,但是,中国及亚洲“汉语文化圈”国家和地区的巨大市场及其经济发展前景,使汉语作为一种商用语言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掌握英语是20世纪领先一步的关键,掌握汉语则将在21世纪占据优势。可以看得见的现实是,许多国家学习汉语的非华人学生人数近年来在以50%以上的幅度增长。懂汉语逐渐成为一种被认可的技能和招聘人才的重要标准,由此推动了部分国家汉语人才的大量增加。
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一方面表明汉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和商业语言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另一方面,对汉语文化价值的认识也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
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官员估计,目前全世界有3000万人正在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希望到2010年这一数字能够达到1亿。为此,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各国汉语教育,以推动汉语文化的传播。
创办孔子学院就是中国政府旨在推动汉语文化传播的重要项目之一。其具体做法是,采取由中国的大学等公共机关与对方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共同创办的方式,对方国家提供土地和教学楼等物质基础,中国方面负责提供汉语教师和教材。此外,中国方面还负责培养汉语教师并举办汉语文化学术讲座等活动。
以政府文化交流机构的身份,来推广语言教育和开展文化活动在国际上并不新鲜,成功的先例就有法国的语文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英国的文化协会,等等。这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兴起的欧洲文化机构,目前在世界各地仍保持重要的影响力。
法国语文学院始于1883年,通过推广法文、传扬法国文化来维持法国的影响力。英国文化协会1938年在埃及设立了第一个境外办事处。歌德学院是1951年承继德国学院创立,首项任务是在德国境内培养境外德语老师,对外推广德语,进而接替了德国政府在国外文化机构的使命,专门负责海外的语学教育和开展德语文化活动。
歌德学院在德国境内有14家分院,在海外7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28家分院。歌德学院每年的财政总预算大约为2.78亿欧元,大部分由德国外交部和联邦新闻局提供。
中国政府着力推广的孔子学院,被认为是中国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谋求与不同文化交流而非同化”的一项举措。把文化放到国际环境中去理解,去对话与合作,对本国文化的历史性理解以及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应该是海外汉语文化传播最重要的意义。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