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周玮)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日前出炉,就在名单正式公布之际,551位传承人中已有两位离世,令人痛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当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尚未列入国家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传承人因健康恶化而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时,我们当如何应对?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建议,应为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应急预案”。
苑利说,能够受到国家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毕竟十分有限,再加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制度及评估经验等方面原因,也确实无法保证不会有一些确有价值的遗产项目被遗漏于名录之外。而两年一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工作,也很容易使那些非常优秀但又身处濒危边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等待中由濒危步入死亡,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痛。
“此前,中国学术界曾对诸如《二泉映月》演奏者阿炳等实施过紧急抢救,但由于当时整个社会保护意识的欠缺,人们还没有将这种抢救意识上升到制度层面。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设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就可能不会失去最佳抢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