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 |
图为昆明市委办公大楼。 |
“明星书记”的昆明“新政”
【仇和语录】
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工作一定能无私无畏。
——2007年12月28日仇和在就职演说中表示。
要多换思想少换人,但不换思想就换人。阻力不是来自百姓,而是来自领导干部。
——2007年12月30日,在看望慰问节假日坚守岗位的干部职工时说。
提倡这样一种精神:凡是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大胆参考;凡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允许突破。倡导这样一种风气: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在干中积累经验、在干中完善政策。
——2008年2月14日,仇和在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表示。
2月29日,昆明大雪。据当地人说,昆明已经十多年没下雪了,春雪更是少见。
“这场雪有点意思,仇和在昆明要有大动作了。”昆明街头小巷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蒋文辉,开会打瞌睡被勒令辞职只是个小风波,昆明官场将要发生的是“大风暴”。
昆明人明显还不适应这个“明星”书记,更未曾尝过“仇和”速度,“他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旺’过了。”的士司机小李说,但他说:这样的官员就该罚,这事让人太痛快了。
惊 初次领教书记的“绝”
“今年年初六就上班了,这是去年底12月23日刚到任书记仇和要求的。”昆明晋宁县县长吕天云告诉记者,所有公务员提前一天到岗,非常干脆,没一个迟到的。年前召开的九届四次全体会议,由昆明电视台和昆明电台现场直播后,他们初次领教了新到书记的“绝”,不少人留下了“后遗症”。
更“绝”的事情,接二连三
先是电话号码公布到底:2月16日,《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共8万多字,详细公布了昆明市所有党政机关一把手的联系电话和职务分工。“当天的《昆明日报》卖‘疯’了。还有些外地朋友托我帮忙买几份。”云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桂华说,她把当天的报纸好好地保存了起来。2月16日,《昆明日报》不得不加印了3万份。
2月27日,公布了昆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联系电话。3月4日,同样在昆明日报,刊登了昆明450名政协委员的联系电话。这颇有些把人“刨出晾干”,让人“无处躲藏”的架势。
最具有“戏剧”效果的是,在2月20日,召开的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蒋文辉在会上打瞌睡,被仇和毫不客气地“揪”出来,当场勒令辞职,两天后就卷铺盖走人了。经过媒体报道后,蒋文辉一时间成为全城,甚至全国的笑柄,还落下了个“瞌睡局长”的外号。
而据《瞭望》新闻周刊的最新报道,仇和表示,当天的批评只是要这位副局长改进会风,并没有任何更多的意思。仇和还说,“今后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恐 仇和跺跺脚,官员抖三抖
“仇和跺跺脚,官员抖三抖。有官员半开玩笑,半抱怨对我说:以前下班后还会去打打高尔夫,现在连打羽毛球的时间都没有了。一般时间都会在办公室加班,做不完的事。”云南大学教授熊思远说,他经常到党校给政府官员上课,官员大多对仇很“敬畏”。
有陪同仇和下乡考察的官员说,有一次他去一个县视察,该县长以高标准的酒宴招待他,他当场就问:“是你买单还是我买单?”
外界看来,仇和的“不近人情”无疑带来了官员情绪反弹,但晋宁县县长吕天云的想法恰恰相反:“仇和书记的到来,让我有了安全感。”
“对仇和书记工作的超常投入,我感触很深。他来了之后,我感觉工作压力大了很多,目标高了,工作量大了,任务重了。同时,动力大了很多,干劲比以前足。”他说,一直觉得自己在官场很“另类”,有时间喜欢到学校去学点东西。但在某些氛围下,“谋事不谋人”是比较危险的,一定要上下左右把关系协调好,但这样就牵扯了太多精力。“仇和书记的行事风格我很喜欢,这样大家就可以集中精力做事。”
吕天云说,3月份的任务主要是继续解放思想。已经组织了“昆明发展战略专题研修班”,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真正扫除一切阻碍发展的障碍。
拆 一声令下,七城中村开拆
一声令下,七村开拆。昆明人并没有见过这么大阵势。2月28日,昆明开拆336个城中村。这与仇和当年在宿迁,铁脸拆屋的情形有些相似,又不尽相同。
在昆明佴家湾村,巨大的“拆”字随处可见,街道两旁的商铺多数已关门。佴家湾村位于昆明市区主干道春城路及吴井路之间,占地7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呈南北长、东西短分布。上世纪90年代,整个村庄完全被城市包围,成了名副其实的城中村。长期以来,佴家湾村民自建房随心所欲,房屋密度大,布局混乱,市政设施不齐全,村民生活条件差、治安也差。村民大多靠出租房屋生存。
由于佴家湾村处于城市中心区、交通条件好,所以成为改造点。这次的旧房改造是通过“统一规划,自拆自建”的方式,由村民自主开发改造。拆迁村民的房屋补偿,按照“拆一还一,就地回迁”的原则安置。
“城市治安比以前要好多了。”早起锻炼的刘阿姨告诉记者,这是仇和来昆明之后最大的感受。“以前,路上经常有抢东西的,现在很少见了。”记者在昆明街头发现,不大的昆明市,到了晚上,每隔一个路口,就会有两三个警察看守。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