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在其《沟通的艺术》一书中说,“在与人相处时,一定要切记:与我们交往的不是纯粹按道理或逻辑生活的人,而是充满了感情的,带有偏见、傲慢和虚荣的人。”目前,大学师生之间正缺乏这种充满感情的“沟通”。
如今,逃课现象越来越普遍,师生关系“渐行渐远”,教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爆出“粗口”,种种现象,让人心寒,更值得我们去深思。
我在读研期间有课堂教学实习的任务,真正走上讲台体验了一回做教师的滋味。虽然我仍然是个学生,没有足够的与人沟通的“实战经验”,但还是能够深切感受到沟通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说换位思考,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也应该体谅老师的心情,但实施起来,实际偏差还是很大。比如逃课,一个班级的学生若是逃了三分之一,老师怎能不生气?然后肯定会在课堂上“发飙”,狠狠地训斥学生一顿,可惜,该听训斥的人没来听不到,这不等于自己找气生吗?但是,你爱来不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了吗?当然不行!这时候就需要老师与学生心平气和地“沟通”。
我在第一堂课上课的时候就把QQ号码留给了学生,很多学生在课后都主动地加我为好友,这可见他们还是希望与老师交流的,事实上,班上很多学生都喜欢跟我在网上聊天,告诉我他们的心事,关系够“铁”的话,还会告诉我他们的“情感问题”。有一个男生经常逃课,有一次,我在上完课后,回到宿舍,打开电脑发现他也在线,于是,我就主动问他为什么逃课,他说早上起床起晚了,就不想去教室了。这时,我不能“训斥”他,因为我也曾经有起晚的时候,而是转换话题和他谈谈别的,说了很多心里话,彼此了解了不少,听得出来,他对考进大学后有许多不满,甚至失望,很有自己的想法,我也说了许多安慰他的话并且鼓励他不要悲观失望。后来,我上网只要看到他在线,就会主动地跟他随便聊聊,至少这样,他逃我的课的次数变少了。
头疼的事还有,学生上课爱迟到。上课铃响了,我准备开讲了,可是,学生还是一个接一个地进来,老是打断我的思路。我不得不想了个办法,以后每堂课的前几分钟先叫两三个学生上台做演讲,让他们也尝一尝思路被别人打断的滋味。有很多道理,光靠老师在讲台上“训斥”是没用的,学生不自己去经历、去感受,根本无法理解老师的心情。卡耐基说:“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常常伤害一个人宝贵的自尊,伤害他的自卑感,并激起他的反抗。”学生要尊重老师,同时,老师也要给予学生以肯定。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错了的时候,老师一味地斥责,甚至气急败坏而“粗口”,这只会在学生面前暴露“粗野”的形象,让学生失望,而作用似乎也起不了多少。因为老师面对的是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老师们往往一味地强调学生不能逃课,却忽视了学生为什么要逃课以及逃课之后都去干什么了。要弄清这个问题,自然需要和学生沟通。
沟通是一门艺术,但是,如今大学老师上完课就夹起书本走人,怎么可能主动去跟学生沟通呢?难怪师生关系“渐行渐远”,难怪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难怪老师就只能发火了。如果老师只注重灌输知识,而不了解学生的内心,就等于是把学生看成了只会接受教化,只会按部就班行进的“机器”,而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情感、有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