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明媚的春光,走进江西赣州农村,一派生机盎然的现代农业美景尽收眼底。
在寻乌县文峰乡田背村果农骆洪星家的生态循环庄园里,20亩脐橙长势喜人,数千羽鸡欢快啼鸣,沼气池、鸡圈连成一体……这是一个“天上挂灯(黑光灯)、树上挂虫(捕食螨)、树下种草、果树滴灌、园中养鸡”的生态果园。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骆洪星细算了一笔账:通过滴灌,果树用水量减少3/5,肥料吸收率提高3倍;利用捕食螨和黑光灯,果园每年可少施药15次。算下来,每亩果园每年可节约水、药、肥成本350多元。每亩果园套养200只鸡,又可增收1000多元……
骆洪星的生态果园,是赣州以生态循环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上世纪60至80年代,过度开发和乱砍滥伐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赣州有“兴国要亡国、宁都要迁都”之虞。历史和市情决定了赣州不能采取高消耗、高投入的农业发展模式。为此,赣南人创造了全国闻名的“猪-沼-果”模式。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蔡晓明说,近年来,赣州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中,努力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坚持生态循环理念,走出了一条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相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相促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发展生态农业,科技是关键。对没有国家、省级标准的农产品,先制定市、县级生产技术标准。果业产业组织编制了《赣南脐橙》、《脐橙》国家标准和《无病毒苗木繁育规程》、《贮藏保鲜标准》等6个市级标准。赣州示范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每亩节约化肥3公斤,增产粮食10公斤,节支增收可达25元至30元。
自2004年起,赣州全面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向农民宣传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理念,引导他们自觉遵循生态循环农业的生产技术标准。按照生态循环农业的要求,赣州围绕脐橙、花卉、生猪等特色产业编写规范、实用、通俗、易懂的农技操作规程,免费发送到千家万户。
截至2007年底,全市有200多万人次接受了一项以上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于都县小溪乡簸箕村农民许地长,往年家里6亩脐橙产量低、果质差。2005年参加了乡里举办的农技培训班后,他与村里的一养猪大户合作建起了“猪-沼-果”生态果园,如今他家脐橙产量提高,成本降低,每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
目前,赣州各县(市、区)围绕规模开发、山地流转、用电用水、良种补贴等,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市已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户42万户,创建“精品果、无害菜、放心肉、绿色米、特种鱼、名贵花、有机茶”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800多个,创建了1个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1个全国无公害水果出口示范基地县和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脐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现在,寻乌县37万亩果园农业总产值12亿元,其中果业占了6.5亿元。如果37万亩果园每亩养100只鸡,产值就是5.5亿元。如果参与果业开发的3万多户有一半养猪,每户养猪50头,产值又是6亿元以上。为此,寻乌县从2007年开始由财政拿出资金扶持成立孵化场,为农民赊销小鸡和饲料,农民买鸡苗可享受优惠。如今,寻乌县30头以上的果园养猪场有2180个,养殖500只鸡以上的果园鸡场2335个。
蔡晓明说,目前,赣州市在铁路、国道沿线的6条“猪(鸡)-沼-果”生态农业走廊已粗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猪(鸡)-沼-果(稻、菜)”模式为主导、“猪(鸡)-沼-鱼”等模式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农业经济逐步走上了生态、循环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生态农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去年,赣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70元,同比增长9%。(记者林艳兴)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黄芳)